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1-2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9页 |
第2章 共生视角下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机理 | 第29-47页 |
2.1 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定义及其特征 | 第29-31页 |
2.2 共生视角下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 | 第31-33页 |
2.3 共生视角下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建立的条件 | 第33-34页 |
2.3.1 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建立的前提条件 | 第33页 |
2.3.2 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建立的均衡条件 | 第33-34页 |
2.4 共生视角下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 第34-44页 |
2.4.1 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要素分析 | 第34-40页 |
2.4.2 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 | 第40-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第3章 共生视角下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模型 | 第47-67页 |
3.1 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内涵 | 第47-48页 |
3.2 影响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 第48-51页 |
3.2.1 影响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部因素 | 第48-49页 |
3.2.2 影响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外部因素 | 第49-51页 |
3.3 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模型的构建 | 第51-52页 |
3.3.1 Logistic模型的前提假设 | 第51-52页 |
3.3.2 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Logistic模型 | 第52页 |
3.4 不同模式下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模型分析 | 第52-64页 |
3.4.1 寄生型共生模式 | 第52-54页 |
3.4.2 偏利型共生模式 | 第54-55页 |
3.4.3 依托型共生模式 | 第55-59页 |
3.4.4 平等型共生模式 | 第59-62页 |
3.4.5 复合型共生模式 | 第62-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第4章 共生视角下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治理 | 第67-91页 |
4.1 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治理阐释 | 第67-68页 |
4.2 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治理主体与结构 | 第68-69页 |
4.2.1 治理主体 | 第68页 |
4.2.2 治理结构 | 第68-69页 |
4.3 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治理模型 | 第69-74页 |
4.3.1 O—SEA稳定性治理模型的建立 | 第70-73页 |
4.3.2 基于O—SEA模型的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治理解析 | 第73-74页 |
4.4 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治理机制 | 第74-87页 |
4.4.1 治理机制构建的总体框架 | 第74-76页 |
4.4.2 共生协调机制 | 第76-79页 |
4.4.3 共生能量分配机制 | 第79-82页 |
4.4.4 共生信任机制 | 第82-84页 |
4.4.5 网络声誉约束机制 | 第84-8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第5章 共生视角下兽药联盟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实证研究 | 第91-108页 |
5.1 兽药联盟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形成机理分析 | 第91-93页 |
5.1.1 兽药联盟发展情况概述 | 第91-92页 |
5.1.2 兽药联盟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形成机理 | 第92-93页 |
5.2 兽药联盟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93-101页 |
5.2.1 方法和原理 | 第93-95页 |
5.2.2 拟合过程 | 第95-98页 |
5.2.3 稳定性分析 | 第98-101页 |
5.3 兽药联盟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治理分析 | 第101-105页 |
5.3.1 兽药联盟创新生态系统O—SEA稳定性治理 | 第101-102页 |
5.3.2 兽药联盟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治理机制分析 | 第102-105页 |
5.4 提升兽药联盟创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 第105-107页 |
5.4.1 共生单元视角 | 第105页 |
5.4.2 共生模式视角 | 第105-106页 |
5.4.3 共生环境视角 | 第106-10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结论 | 第108-11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