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18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智力资本及其价值创造效应 | 第21-29页 |
2.1 智力资本的内涵和分类 | 第21-23页 |
2.1.1 智力资本的内涵 | 第21-22页 |
2.1.2 智力资本的分类 | 第22-23页 |
2.2 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价值的界定及特点 | 第23-25页 |
2.2.1 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的界定 | 第23-24页 |
2.2.2 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的特点 | 第24-25页 |
2.3 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路径 | 第25-27页 |
2.3.1 智力资本通过中介变量实现价值创造 | 第25-26页 |
2.3.2 智力资本通过定价因子实现价值创造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应的研究设计 | 第29-55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9-40页 |
3.1.1 人力资本对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机理 | 第29-32页 |
3.1.2 结构资本对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机理 | 第32-34页 |
3.1.3 关系资本对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价值创造机理 | 第34-37页 |
3.1.4 基于各类资本协同作用的价值创造 | 第37-40页 |
3.2 情境要素与企业价值 | 第40-45页 |
3.2.1 情境要素的选择 | 第40-43页 |
3.2.2 研究假设 | 第43-45页 |
3.3 研究设计 | 第45-54页 |
3.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5-47页 |
3.3.2 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3.3.3 变量定义 | 第48-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55-73页 |
4.1 数据分析 | 第55-62页 |
4.1.1 人力资本分析 | 第55-57页 |
4.1.2 结构资本分析 | 第57-59页 |
4.1.3 关系资本分析 | 第59-60页 |
4.1.4 企业价值分析 | 第60-62页 |
4.2 假设检验 | 第62-69页 |
4.2.1 智力资本与公司价值模型假设检验 | 第62-64页 |
4.2.2 区域金融环境调节作用的假设检验 | 第64-65页 |
4.2.3 所有制形式调节作用的假设检验 | 第65-67页 |
4.2.4 公司规模调节作用的假设检验 | 第67-69页 |
4.3 稳健性检验 | 第69-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相关对策建议 | 第73-8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73-76页 |
5.1.1 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驱动的关键因素 | 第73-74页 |
5.1.2 区域金融环境正向调节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效应 | 第74页 |
5.1.3 所有制形式影响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效应 | 第74-75页 |
5.1.4 公司规模负向调节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效应 | 第75-76页 |
5.2 相关对策建议 | 第76-78页 |
5.2.1 加大对智力资本的开发管理力度 | 第76-77页 |
5.2.2 发挥情境要素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 | 第77-7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