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引言 | 第10-12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 2.1 人际交往概述 | 第12-17页 |
| 2.1.1 人际交往定义 | 第12页 |
| 2.1.2 人际交往理论 | 第12-13页 |
| 2.1.3 小学生人际关系现状研究 | 第13-15页 |
| 2.1.4 人际关系的测量工具 | 第15-16页 |
| 2.1.5 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干预研究 | 第16-17页 |
| 2.2 焦点解决团体辅导 | 第17-22页 |
| 2.2.1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概述 | 第17-18页 |
| 2.2.2 焦点解决团体辅导概述 | 第18-19页 |
| 2.2.3 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应用性研究 | 第19-22页 |
| 3 问题提出 | 第22-26页 |
| 3.1 问题提出 | 第22页 |
| 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2-23页 |
| 3.3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 3.4 研究意义 | 第23-26页 |
| 3.4.1 理论意义 | 第23-24页 |
| 3.4.2 实践意义 | 第24-26页 |
| 4 研究一:小学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 | 第26-30页 |
| 4.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 4.2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4.2.1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 4.2.2 研究工具 | 第26-27页 |
| 4.2.3 研究过程与数据处理 | 第27页 |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 4.3.1 小学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的总体情况 | 第27页 |
| 4.3.2 小学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27-28页 |
| 4.3.3 小学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差异分析 | 第28页 |
| 4.3.4 小学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年级差异分析 | 第28-30页 |
| 5 研究二: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在改善小学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中的应用 | 第30-44页 |
| 5.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 5.2 研究方法 | 第30-39页 |
| 5.2.1 研究对象 | 第30页 |
| 5.2.2 研究工具 | 第30-31页 |
| 5.2.3 团体辅导方案 | 第31-39页 |
| 5.2.4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 第39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 5.3.1 实验组前测与控制组前测对比 | 第39-40页 |
| 5.3.2 实验组前后测对比 | 第40页 |
| 5.3.3 控制组前后测对比 | 第40页 |
| 5.3.4 实验组后测与控制组后测对比 | 第40-41页 |
| 5.3.5 实验组成员的个案分析 | 第41-44页 |
| 6 讨论 | 第44-50页 |
| 6.1 小学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 第44-45页 |
| 6.1.1 小学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的总体状况 | 第44页 |
| 6.1.2 小学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第44页 |
| 6.1.3 小学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在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差异分析 | 第44-45页 |
| 6.1.4 小学高年级学生人际关系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 第45页 |
| 6.2 焦点解决团体辅导效果分析 | 第45-47页 |
| 6.3 教育建议 | 第47-50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 7.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 7.2 创新之处 | 第50页 |
| 7.3 不足与展望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附录 | 第56-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