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s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4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的基本问题分析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房地产中介的界定及法律地位分析 | 第14-16页 |
一、房地产中介的界定 | 第14页 |
二、房地产中介居间业务中的民事法律关系 | 第14-15页 |
三、房地产中介的核心法律地位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的分类 | 第16-19页 |
一、依行为目的为标准的分类 | 第16-18页 |
二、依房源瑕疵为标准的分类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的理论与实践原因分析 | 第19-22页 |
一、居间业务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19-20页 |
二、房地产中介的天然自利倾向性 | 第20-21页 |
三、房地产中介的诚信缺失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民事责任的特殊性 | 第22-33页 |
第一节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 | 第22-25页 |
一、法学理论依据 | 第22-24页 |
二、经济学理论依据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民事责任的性质 | 第25-29页 |
一、责任性质的二重性 | 第25-27页 |
二、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责任的确定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的特殊民事责任 | 第29-33页 |
一、对房地产中介设计特殊民事责任的必要性 | 第29-31页 |
二、房地产中介特殊民事责任方式的基本类型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民事责任的认定 | 第33-43页 |
第一节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33-36页 |
一、不实房源信息披露行为 | 第33页 |
二、不实房源信息披露行为造成的损害事实 | 第33-34页 |
三、不实房源信息披露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第34-35页 |
四、房地产中介主观具有可归责性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侵权责任形态的认定 | 第36-40页 |
一、单独责任 | 第37-38页 |
二、替代责任 | 第38-39页 |
三、共同责任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民事责任认定应考量的因素 | 第40-43页 |
一、与过错程度相符规则:缓和房地产中介完全赔偿规则 | 第40-41页 |
二、利益平衡规则:房地产中介佣金对价机制制约 | 第41-42页 |
三、“信用关联”规则:房地产中介民事责任信用评价机制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我国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民事责任制度的立法现状与缺陷 | 第43-47页 |
第一节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民事责任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43-44页 |
一、一般民事性法律分析 | 第43-44页 |
二、其他法律法规缕析 | 第44页 |
第二节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民事责任制度的缺陷 | 第44-47页 |
一、一般性民事责任方式适用混乱 | 第44-45页 |
二、针对性民事责任方式制度设计缺陷 | 第45页 |
三、未设计房地产中介的“安全港”规则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我国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 | 第47-56页 |
第一节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的一般民事责任方式 | 第47-48页 |
一、违约责任下的支付违约金、违约损害赔偿 | 第47页 |
二、侵权责任下的侵权损害赔偿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的特殊民事责任方式 | 第48-52页 |
一、补偿性民事责任方式 | 第48-50页 |
二、惩罚性民事责任方式:丧失居间费用请求权 | 第50-51页 |
三、行政辅助性民事责任方式:增缴营业保证金 | 第51-52页 |
第三节 房地产中介不实房源信息披露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 | 第52-56页 |
一、减轻责任抗辩事由 | 第52-53页 |
二、免除责任抗辩事由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