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知识团队的冲突管理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2页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3页
    1.5 论文的结构框架第13-14页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评述第14-22页
    2.1 关于冲突定义的界定第14-15页
    2.2 关于冲突来源的理论和研究第15-16页
        2.2.1 自我冲突和人际冲突的来源第15-16页
        2.2.2 组织冲突的来源第16页
    2.3 关于冲突过程的理论和研究第16-18页
    2.4 冲突处理策略的理论和研究第18-22页
        2.4.1 冲突管理的“两分法”第18页
        2.4.2 冲突管理的方式第18-22页
第三章 知识团队特征及其冲突内涵分析第22-27页
    3.1 知识工作者的特征第22-23页
        3.1.1 知识员工较其管理者更了解自己的工作第22页
        3.1.2 知识员工的脑力劳动特点第22页
        3.1.3 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第22页
        3.1.4 价值产生过程的不可分解性第22-23页
        3.1.5 技术第一的思想第23页
    3.2 知识团队的特征第23-25页
        3.2.1 知识团队的目标具有高模糊性和变动性第23-24页
        3.2.2 知识团队必须满足多个利益相关者的需要第24页
        3.2.3 知识团队的成员构成具有动态性第24页
        3.2.4 组织生态性第24页
        3.2.5 知识团队中领导与成员具有平等性第24-25页
    3.3 知识团队冲突内涵第25-27页
第四章 知识团队冲突的动因分析第27-34页
    4.1 个体特征因素第27-29页
        4.1.1 个性与冲突第27-28页
        4.1.2 价值观与冲突第28页
        4.1.3 角色与冲突第28页
        4.1.4 个体社会经历与冲突第28-29页
    4.2 群体层面因素第29-34页
        4.2.1 沟通与冲突第29-30页
        4.2.2 利益与冲突第30页
        4.2.3 目标与冲突第30-31页
        4.2.4 结构与冲突第31-32页
        4.2.5 权力和政治与冲突第32页
        4.2.6 文化与冲突第32-34页
第五章 知识团队冲突过程的动态分析第34-44页
    5.1 知识团队冲突过程模型第34-40页
        5.1.1 界定冲突问题第34-37页
        5.1.2 利益—代价—风险分析第37-38页
        5.1.3 冲突行为显现第38-40页
    5.2 知识团队冲突演化特征第40-44页
第六章 知识团队冲突的效应分析第44-49页
    6.1 冲突对团队绩效的影响第44-46页
    6.2 冲突对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第46页
    6.3 冲突对团队协作的影响第46-48页
        6.3.1 冲突对团队成员满意度的影响第46-47页
        6.3.2 冲突对团队凝聚力的影响第47-48页
    6.4 冲突对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影响第48-49页
第七章 知识团队冲突管理策略第49-71页
    7.1 选择合适员工构成知识团队第49-57页
        7.1.1 知识团队管理者和团队成员胜任力模型第49-51页
        7.1.2 运用优势部署清单(SDI)选择团队成员第51-57页
    7.2 塑造和谐的团队价值观第57-60页
        7.2.1 有意义团队目标的确立第58-59页
        7.2.2 建立知识团队的心理契约第59-60页
    7.3 建立团队的立体式信任体系第60-64页
        7.3.1 构建组织与知识团队的相互信任第62-63页
        7.3.2 构建团队与团队成员间的信任机制第63页
        7.3.3 知识团队成员间的协调与信任第63-64页
    7.4 建立良性互动的沟通机制第64-66页
        7.4.1 通过交叉培训建立团队心智模型第64-65页
        7.4.2 正确认识自身知识的局限性第65页
        7.4.3 树立正确沟通理念,提高主动沟通意识第65-66页
        7.4.4 加强沟通培训,提高沟通技巧第66页
    7.5 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第66-71页
        7.5.1 建立准确的绩效评估体系第66-69页
        7.5.2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第69-71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8-7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续体拓扑优化设计
下一篇:基于ARM的参数自整定PID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