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并购模式下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思路与目的 | 第10-1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3.2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10-11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2.1 企业并购 | 第11-12页 |
2.2 企业并购模式 | 第12-15页 |
2.2.1 横向并购 | 第12-13页 |
2.2.2 纵向并购 | 第13-14页 |
2.2.3 混合并购 | 第14页 |
2.2.4 其他模式的并购 | 第14-15页 |
2.3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 | 第15-20页 |
2.3.1 事件研究法 | 第16-18页 |
2.3.2 财务指标研究法 | 第18-20页 |
2.3.3 案例研究方法 | 第20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3 互联网企业并购动因及特征分析 | 第21-30页 |
3.1 互联网企业并购特征 | 第21-24页 |
3.1.1 完全并购的比率较大 | 第21-22页 |
3.1.2 并购业务趋于多元化 | 第22页 |
3.1.3 传统行业介入其产业链 | 第22页 |
3.1.4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 | 第22-23页 |
3.1.5 海外并购成为新的热点 | 第23-24页 |
3.2 互联网企业并购动因分析 | 第24-26页 |
3.2.1 消费者的偏好效应 | 第24页 |
3.2.2 规模经济报酬的产生 | 第24-25页 |
3.2.3“马太”效应引起的必然结果 | 第25页 |
3.2.4 传统与网络经济的整合 | 第25-26页 |
3.2.5 市场占有率的抢夺 | 第26页 |
3.3 企业并购类型界定 | 第26-28页 |
3.4 并购绩效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3.4.1 外部影响因素 | 第28页 |
3.4.2 内部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4 并购绩效实证模型的构建 | 第30-36页 |
4.1 研究前提 | 第30页 |
4.1.1 市场有效性 | 第30页 |
4.1.2 并购决策理性 | 第30页 |
4.2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30-31页 |
4.3 样本选取 | 第31-32页 |
4.4 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 第32-34页 |
4.4.1 财务指标选取 | 第32-33页 |
4.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4.5 模型构建 | 第34-35页 |
4.6 相关检验 | 第35-36页 |
5 并购绩效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6-48页 |
5.1 可行性检验 | 第36页 |
5.2 因子分析 | 第36-40页 |
5.3 综合绩效得分 | 第40-41页 |
5.4 单样本K-S检验 | 第41-42页 |
5.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5.5.1 不同并购类型绩效分析 | 第42-45页 |
5.5.2 不同关联性绩效分析 | 第45-48页 |
5.6 小结 | 第48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8-5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50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50-51页 |
6.3 研究展望与局限性 | 第51-52页 |
6.3.1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1页 |
6.3.2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