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10-24页 |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 概念界定及理论视角 | 第13-16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五. 缅甸东枝地区华文教学历史与现状 | 第16-20页 |
六. 缅甸东枝市区华文学校现状介绍 | 第20-24页 |
第一章 缅甸东枝地区华文学校教师情况调查方案 | 第24-27页 |
第一节. 调查目的及对象 | 第24-25页 |
一. 调查目的 | 第24页 |
二. 调查对象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调查内容 | 第25页 |
第三节. 调查方式 | 第25页 |
第四节.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5-26页 |
第五节. 调查过程及时间安排 | 第26-27页 |
一. 调查过程 | 第26页 |
二. 调查时间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缅甸东枝地区华文学校教师队伍基本情况调查 | 第27-44页 |
第一节. 华文教师队伍的个人相关情况 | 第27-31页 |
一. 教师来源 | 第27页 |
二. 教师的性别结构 | 第27-28页 |
三. 教师的年龄结构 | 第28页 |
四. 教师的国籍状况 | 第28页 |
五. 教师民族状况及第一语言背景 | 第28-30页 |
六. 教师中文学历构成 | 第30页 |
七. 教师从教时间及流动性情况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华文教师素质构成调查 | 第31-37页 |
一. 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知识 | 第32-33页 |
二. 教师应具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 第33页 |
三. 教师所了解的语言政策水平 | 第33-34页 |
四. 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 第34-35页 |
五. 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理念 | 第35-36页 |
六. 教师的科研现状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华文教师自我职业的认知与评价 | 第37-44页 |
一. 与缅校教师比较 | 第37-39页 |
二. 教师从教原因 | 第39页 |
三. 教师的职业感受 | 第39-40页 |
四. 教师收入状况 | 第40-42页 |
五. 教师生存状况 | 第42-43页 |
六. 教师工作满意度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缅甸东枝地区华文学校教师教学现状考察 | 第44-68页 |
第一节. 华文教师所教班级与学科情况 | 第44-46页 |
一. 教师所教年级与班级 | 第44-45页 |
二. 教师所教学科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华文教师教学前阶段的准备工作 | 第46-47页 |
一. 课堂教学前准备 | 第46页 |
二. 教师的备课情况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华文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 第47-53页 |
一. 课堂教学方法及对教学法熟悉情况 | 第47-49页 |
二. 课堂教学媒体 | 第49-50页 |
三. 课堂练习方式及互动情况 | 第50-52页 |
四. 课堂多媒体教学 | 第52-53页 |
第四节. 课堂教学所用语言及教学环节 | 第53-55页 |
一. 教师课堂所用语言 | 第53-54页 |
二.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 第54-55页 |
第五节. 华文教师的教学技巧 | 第55-58页 |
一. 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 | 第55-56页 |
二. 教师的提问 | 第56-58页 |
三. 教师的板书 | 第58页 |
第六节. 华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及课后反思情况 | 第58-62页 |
一. 教师的课时任务 | 第58-59页 |
二. 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 第59-60页 |
三. 教师课后总结与反思 | 第60页 |
四. 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 | 第60-62页 |
第七节. 华文教师如何评价与处理教材 | 第62-68页 |
一. 教材的适用性 | 第62-64页 |
二. 教师的教学辅助用书情况 | 第64-66页 |
三. 教师对教材处理情况 | 第66-68页 |
第四章 缅甸东枝地区华文学校教师培训现状考察 | 第68-77页 |
第一节. 华文教师培训的方式与模式 | 第68-71页 |
一. 培训次数与时长 | 第68-69页 |
二. 培训时间 | 第69-70页 |
三. 培训人员 | 第70页 |
四. 培训形式 | 第70-71页 |
五. 培训负责单位 | 第71页 |
第二节. 华文教师培训的内容 | 第71-75页 |
一. 汉语知识方面 | 第72-73页 |
二. 文学方面 | 第73页 |
三. 教学方面 | 第73页 |
四. 中华才艺方面 | 第73-74页 |
五. 教育理论方面 | 第74页 |
六. HSK考试方面 | 第74页 |
七. 其他方面 | 第74-75页 |
第三节. 华文教师培训认知 | 第75-77页 |
一. 参加培训的原因 | 第75页 |
二. 是否放弃过培训机会及原因 | 第75页 |
三. 培训内容应用情况 | 第75-77页 |
第五章 缅甸东枝地区华文学校师资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 第77-96页 |
第一节. 华文师资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77-88页 |
一. 教师性别比例失衡 | 第77-78页 |
二. 教师学历偏低,缺乏专业训练 | 第78-80页 |
三.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科研能力 | 第80-81页 |
四. 教学任务不平衡,承担课型复杂 | 第81-83页 |
五. 教学方式单一,仍以传统教学为主 | 第83-85页 |
六. 缺少统一教材和教师用书,教师对现有教材的灵活处理较差 | 第85-86页 |
七. 教师收入较低,社会地位不高 | 第86-88页 |
第二节. 华文师资队伍问题的解决措施 | 第88-96页 |
一. 针对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解决措施 | 第88-89页 |
二. 针对教师学历偏低,缺乏专业训练的解决措施 | 第89-91页 |
三. 针对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科研能力的解决措施 | 第91页 |
四. 针对教师教学任务不平衡,承担课型复杂的解决措施 | 第91-92页 |
五. 针对教学方式单一,仍以传统教学为主的解决措施 | 第92-93页 |
六. 针对缺少统一教材和教师用书,教师对现有教材的灵活处理较差的解决措施 | 第93-94页 |
七. 针对教师收入较低,社会地位不高的解决措施 | 第94-96页 |
结语 | 第96-98页 |
附录 | 第98-111页 |
东枝地区华文师资情况调查 | 第98-108页 |
缅甸东枝地区华校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 第108-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