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整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联想并购摩托罗拉移动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1 技术路线图 | 第1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5 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1-12页 |
1.5.1 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 | 第11页 |
1.5.2 本文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11-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2.2.1 有关并购动因的研究 | 第13页 |
2.2.2 有关并购风险的研究 | 第13-14页 |
2.2.3 有关并购整合的研究 | 第14页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评述 | 第14-16页 |
第3章 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3.1 跨国并购的概念 | 第16页 |
3.2 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3.2.1 垄断优势理论 | 第16页 |
3.2.2 国际产品周期理论 | 第16-17页 |
3.2.3 内部化理论 | 第17页 |
3.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LI优势 | 第17页 |
3.3 跨国并购的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3.3.1 协同效应理论 | 第17页 |
3.3.2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7-18页 |
3.3.3 市场势力理论 | 第18-19页 |
第4章 联想并购摩托罗拉的案例描述 | 第19-27页 |
4.1 并购双方简介 | 第19-21页 |
4.1.1 收购方:联想集团 | 第19-20页 |
4.1.2 被收购方:摩托罗拉移动公司 | 第20-21页 |
4.2 并购背景 | 第21-22页 |
4.3 并购动因 | 第22-25页 |
4.3.1 获取相关资源 | 第22-23页 |
4.3.2 获取市场势力 | 第23-24页 |
4.3.3 获取速度优势 | 第24页 |
4.3.4 获取规模效益 | 第24页 |
4.3.5 实现协同效应 | 第24-25页 |
4.4 并购历程 | 第25-27页 |
4.4.1 选定目标 | 第25页 |
4.4.2 进行谈判 | 第25-26页 |
4.4.3 交易完成 | 第26-27页 |
第5章 联想并购整合摩托罗拉移动的案例分析 | 第27-38页 |
5.1 并购整合效果定性分析 | 第27-31页 |
5.1.1 技术方面的整合效果分析 | 第27-28页 |
5.1.2 品牌方面的整合效果分析 | 第28-29页 |
5.1.3 人力资源方面的整合效果分析 | 第29-31页 |
5.2 并购整合效果定量分析 | 第31-38页 |
5.2.1 并购前后的财务状况分析 | 第31页 |
5.2.2 并购前后的股价走势图及分析 | 第31-32页 |
5.2.3 并购前后相关财务指标的变动分析 | 第32-38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8-46页 |
6.1 此次并购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6.1.1 并购时机以及对象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6.1.2 并购后品牌整合存在的问题 | 第39页 |
6.1.3 并购后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6.1.4 并购后技术研发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6.2 此次并购给国内企业带来的启示 | 第40-46页 |
6.2.1 并购交易前所需的准备 | 第40-42页 |
6.2.2 并购交易后的资源整合 | 第42-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