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的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第11-12页 |
1.2.1 内部控制的含义 | 第11-12页 |
1.2.2 内部控制的相关要素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2章 凯迪电力公司内部控制案例描述 | 第22-27页 |
2.1 我国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 第22-23页 |
2.1.1 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理念落后 | 第22页 |
2.1.2 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不完善 | 第22页 |
2.1.3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执行力不高 | 第22-23页 |
2.2 凯迪电力的基本情况 | 第23页 |
2.3 凯迪电力的内部控制现状 | 第23-24页 |
2.4 凯迪电力内部控制失效事件 | 第24-27页 |
2.4.1 业绩涉嫌造假 | 第24-25页 |
2.4.2 信息披露违规 | 第25页 |
2.4.3 隐瞒关联方 | 第25-27页 |
第3章 凯迪电力内部控制的案例分析 | 第27-38页 |
3.1 凯迪电力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 | 第27-36页 |
3.1.1 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3.1.2 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28-34页 |
3.1.3 控制活动存在的问题 | 第34页 |
3.1.4 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3.1.5 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3.2 凯迪电力内部控制问题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3.2.1 股权结构不尽合理 | 第36-37页 |
3.2.2 内部控制主观意愿不强 | 第37页 |
3.2.3 电力企业缺少自主经营权 | 第37页 |
3.2.4 来自外部的监督缺失 | 第37-38页 |
第4章 凯迪电力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 第38-45页 |
4.1 塑造全员渗透的控制环境 | 第38-39页 |
4.1.1 改变产权结构 | 第38页 |
4.1.2 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 第38-39页 |
4.1.3 加强内控和风险企业文化建设 | 第39页 |
4.2 强化对各种风险应对管理 | 第39-41页 |
4.2.1 强化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 第39-40页 |
4.2.2 积极应对电力体制改革风险 | 第40页 |
4.2.3 完善电力市场风险应对机制 | 第40页 |
4.2.4 降低财务风险 | 第40-41页 |
4.2.5 加强法律风险的防范 | 第41页 |
4.3 加强内部控制活动 | 第41-42页 |
4.3.1 电力交易活动控制 | 第41页 |
4.3.2 电力营销管理活动控制 | 第41-42页 |
4.4 引入信息一体化平台 | 第42页 |
4.5 加大内部控制监督力度 | 第42-45页 |
4.5.1 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 第42-43页 |
4.5.2 设立电力业务专项监督 | 第43-44页 |
4.5.3 加大电力行业外部监督 | 第44-45页 |
第5章 总结 | 第45-47页 |
5.1 本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5.2 对我国电力企业的启示 | 第46页 |
5.3 不足之处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