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

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技术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目录第10-13页
插图清单第13-15页
表格清单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1.1 课题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发动机悬置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2页
        1.2.1 悬置元件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1.2.2 悬置系统隔振优化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1.2.3 悬置系统对整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第21-22页
    1.3 本文研究来源与目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第22-23页
        1.3.1 研究来源与目的第22页
        1.3.2 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点第22-23页
    1.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设计理论研究第24-40页
    2.1 悬置系统的隔振设计要求第24-25页
    2.2 悬置系统振动的振源分析第25-33页
        2.2.1 发动机激振力分析第25-26页
        2.2.2 单缸发动机激励力分析第26-29页
        2.2.3 多缸发动机激励力分析第29-32页
        2.2.4 发动机悬置系统激振频率分析第32-33页
    2.3 悬置系统隔振设计理论第33-36页
        2.3.1 激振力来自发动机的隔振分析第33-34页
        2.3.2 激振力来自路面的隔振分析第34-35页
        2.3.3 悬置系统隔振频率设计要求第35-36页
    2.4 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评价指标第36-39页
        2.4.1 悬置系统振动传递率第36页
        2.4.2 悬置系统隔振率第36-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发动机悬置系统建模与分析研究第40-54页
    3.1 发动机悬置系统概述第40-42页
        3.1.1 悬置系统的作用第40页
        3.1.2 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第40-42页
    3.2 发动机悬置系统建模分析第42-50页
        3.2.1 悬置元件建模第42-45页
        3.2.2 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第45-46页
        3.2.3 发动机悬置系统数学模型第46-50页
    3.3 发动机悬置固有特性分析第50-53页
        3.3.1 悬置系统固有频率计算和能量耦合分析第50-51页
        3.3.2 悬置系统稳态响应分析第51-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发动机悬置系统参数测量与试验研究第54-70页
    4.1 发动机总成参数测量第54-57页
        4.1.1 试验样车第54页
        4.1.2 发动机总成参数测量第54-57页
    4.2 发动机悬置元件静、动态特性试验研究第57-62页
    4.3 悬置元件动、静刚度应用研究第62-64页
    4.4 悬置系统其它参数的获取第64-65页
    4.5 悬置系统运行模态试验研究第65-69页
        4.5.1 运行模态分析方法第65-67页
        4.5.2 运行模态试验第67-69页
    4.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特性研究第70-90页
    5.1 悬置系统振动响应仿真分析第70-80页
        5.1.1 悬置系统模型验证第70-71页
        5.1.2 悬置系统时域仿真第71-78页
        5.1.3 悬置系统频域仿真第78-80页
    5.2 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试验第80-88页
        5.2.1 悬置系统隔振试验准备第80页
        5.2.2 悬置系统隔振试验测试结果第80-88页
    5.3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六章 发动机悬置系统隔振优化设计研究第90-106页
    6.1 悬置系统固有特性分析第90页
    6.2 悬置系统灵敏度分析第90-97页
        6.2.1 正交试验设计第91-92页
        6.2.2 基于正交试验的灵敏度分析第92-97页
    6.3 悬置系统隔振性能优化设计第97-101页
        6.3.1 优化设计变量第97-98页
        6.3.2 优化设计约束条件第98-99页
        6.3.3 优化设计目标函数第99-101页
        6.3.4 优化设计计算方法第101页
    6.4 悬置系统优化结果分析第101-104页
    6.5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6-108页
    7.1 总结第106-107页
    7.2 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语义的轮胎花纹参数化设计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区间理论的直升机大重合度行星齿轮系功重比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