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ntrolBase的小型煤油活塞发动机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3-15页 |
缩略词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7-24页 |
1.2.1 煤油活塞发动机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2 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开发方法 | 第20-23页 |
1.2.3 快速控制原型现状 | 第23-2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煤油活塞发动机及研究平台 | 第26-38页 |
2.1 煤油活塞发动机总体 | 第26-32页 |
2.1.1 进气管喷射系统 | 第26-27页 |
2.1.2 曲轴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 第27-29页 |
2.1.3 CDI点火系统 | 第29-30页 |
2.1.4 缸内压力传感器 | 第30-31页 |
2.1.5 曲轴箱预热装置 | 第31-32页 |
2.2 煤油活塞发动机研究平台 | 第32-37页 |
2.2.1 快速控制原型ControlBase | 第32-33页 |
2.2.2 煤油活塞发动机拖动系统 | 第33-34页 |
2.2.3 基于CANape的测量标定系统 | 第34-35页 |
2.2.4 缸压采集系统 | 第35-36页 |
2.2.5 煤油活塞发动机研究平台的建立 | 第36-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煤油活塞发动机控制策略的设计 | 第38-52页 |
3.1 煤油理化特性分析 | 第38-39页 |
3.2 工况管理控制策略 | 第39-41页 |
3.2.1 工况划分 | 第40页 |
3.2.2 工况模式判断策略 | 第40-41页 |
3.3 发动机状态处理策略 | 第41-43页 |
3.3.1 曲轴和凸轮轴信号输入 | 第41-42页 |
3.3.2 发动机同步状态处理策略 | 第42-43页 |
3.3.3 模拟量信号处理策略 | 第43页 |
3.4 起动工况策略 | 第43-44页 |
3.5 起动后工况策略 | 第44-46页 |
3.6 起动后喷油控制 | 第46-50页 |
3.6.1 起动后喷油控制策略 | 第47页 |
3.6.2 每循环理论进气质量 | 第47-48页 |
3.6.3 起动后进气质量修正策略 | 第48-50页 |
3.6.4 喷油正时控制 | 第50页 |
3.7 点火提前角控制策略 | 第50-51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煤油活塞发动机控制策略模型的建立 | 第52-68页 |
4.1 煤油活塞发动机数值模型 | 第52-61页 |
4.1.1 发动机进排气系统模型 | 第52-55页 |
4.1.2 喷油器模型 | 第55-56页 |
4.1.3 气缸燃烧模型 | 第56-57页 |
4.1.4 摩擦模型 | 第57-58页 |
4.1.5 数值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58-59页 |
4.1.6 煤油活塞发动机性能预测 | 第59-61页 |
4.2 煤油活塞发动机控制策略模型 | 第61-66页 |
4.2.1 信号输入与处理 | 第62-63页 |
4.2.2 起动工况模型 | 第63页 |
4.2.3 怠速控制模型 | 第63-64页 |
4.2.4 执行器输出模块 | 第64-65页 |
4.2.5 控制策略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65-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煤油活塞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 | 第68-78页 |
5.1 模型代码生成 | 第68-70页 |
5.1.1 RTW的特点 | 第68-69页 |
5.1.2 RTW自动创建过程 | 第69-70页 |
5.1.3 模型代码生成 | 第70页 |
5.2 煤油活塞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 | 第70-77页 |
5.2.1 煤油活塞发动机台架标定试验 | 第70-72页 |
5.2.2 台架试验缸压数据处理方法 | 第72-74页 |
5.2.3 台架试验性能测试 | 第74-76页 |
5.2.4 台架试验结果分析 | 第76-7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8-7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