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6页 |
第一节 选题来源和意义 | 第8-9页 |
一、选题来源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析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四节 论文的研究特色与难点 | 第14-16页 |
一、论文的研究特色 | 第14页 |
二、论文的难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地缘政治与南海争端 | 第16-23页 |
第一节 地缘政治学的概述 | 第16-18页 |
一、地缘政治学的定义 | 第16页 |
二、地缘政治学的主要理论 | 第16-17页 |
三、地缘政治学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海洋争端的相关概况 | 第18-21页 |
一、岛屿领土主权争端 | 第19-20页 |
二、海域划界争端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南海争端的地缘政治 | 第21-23页 |
一、南海的地缘价值 | 第21-22页 |
二、冷战时期中越南海争端概况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冷战时期中越地缘政治环境与中越南海争端 | 第23-30页 |
第一节 国家层次的地缘政治 | 第23-24页 |
一、国家的地理位置与利益发展 | 第23-24页 |
二、国家的地缘政治环境 | 第24页 |
第二节 冷战时期的中越地缘政治环境分析 | 第24-27页 |
一、地理状况分析 | 第24-25页 |
二、经济状况分析 | 第25-26页 |
三、社会状况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冷战时期中越地缘政治环境对中越南海争端的影响 | 第27-30页 |
一、中越地理相邻的相互影响 | 第27-28页 |
二、中越之间争夺国家利益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冷战时期南海区域地缘政治与中越南海争端 | 第30-36页 |
第一节 区域层次的地缘政治 | 第30-31页 |
一、以地理条件为基础的区域地缘政治 | 第30页 |
二、区域地缘政治格局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冷战时期分裂的南海区域地缘政治格局 | 第31-33页 |
一、南海区域的地理分析 | 第31-32页 |
二、南海区域的利益关系分析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冷战时期南海区域地缘政治对中越南海争端的影响 | 第33-36页 |
一、南海区域地理邻近的相互制约 | 第33-34页 |
二、南海区域利益的争夺与合作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冷战时期两极格局与中越南海争端 | 第36-43页 |
第一节 国际格局层次的地缘政治 | 第36-38页 |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 第36-37页 |
二、两极格局的地缘政治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冷战时期两极格局的分析 | 第38-40页 |
一、两极格局的势力范围分析 | 第38-39页 |
二、两极格局的利益关系分析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冷战时期两极格局对中越南海争端的影响 | 第40-43页 |
一、两极格局对中越南海争端的支配作用 | 第40-41页 |
二、美苏对南海地区利益的争夺 | 第41-43页 |
第六章冷战时期中越南海争端的地缘政治思考 | 第43-50页 |
第一节 中越南海争端的地缘政治层次分析总结 | 第43-46页 |
一、国际格局占主导地位 | 第43-44页 |
二、区域层次起承接作用 | 第44-45页 |
三、层次之间相互影响 | 第45-46页 |
第二节 中越南海争端的历史思考 | 第46-50页 |
一、融入国际格局 | 第46-47页 |
二、寻求区域合作 | 第47页 |
三、谋求国家发展壮大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