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16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 | 第16-19页 |
一、理论基础:制度化 | 第16-18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非公企业党建的发展历程 | 第20-28页 |
第一节 探索起步阶段(1978-1988)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徘徊前进阶段(1989-1991)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深化探索阶段(1992-1997) | 第23-24页 |
第四节 规范提高阶段(1998-2002) | 第24-25页 |
第五节 创新发展阶段(2003- )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我国非公企业党建制度化现状分析 | 第28-38页 |
第一节 我国非公企业党建制度化的探索成效 | 第28-31页 |
一、非公企业党建“两个覆盖”效果显著 | 第28-30页 |
二、非公企业党建的作用发挥日益增强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我国非公企业党建制度化的制约因素 | 第31-38页 |
一、非公企业党建制度供给的稀缺 | 第31-34页 |
(一)组织体制繁杂导致权责模糊 | 第32-33页 |
(二)工作机制缺乏制约工作开展 | 第33-34页 |
二、非公企业党建的制度认同略低 | 第34-38页 |
(一)企业主:利益驱动滋生的敷衍 | 第34-35页 |
(二)职 工:生存压力衍生的旁观 | 第35-36页 |
(三)党务工作人员:激励缺乏催生的应付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我国非公企业党建制度化的个案研究——以福建泉州为例 | 第38-52页 |
第一节 泉州市非公企业党建概况 | 第38-42页 |
一、泉州市非公企业党建发展概览 | 第38-40页 |
二、泉州市非公企业党建主要经验 | 第40-42页 |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样本情况 | 第42-45页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 | 第42页 |
二、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42-45页 |
第三节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及结论 | 第45-52页 |
一、问卷数据的分析 | 第45-51页 |
二、数据分析的结论 | 第51-52页 |
第五章 非公企业党建制度化建设的原则与路径选择 | 第52-60页 |
第一节 非公企业党建制度化建设的原则 | 第52-54页 |
一、以制度化推动科学化 | 第52-53页 |
二、以科学化保障制度化 | 第53-54页 |
第二节 非公企业党建制度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54-60页 |
一、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制度建设 | 第54-56页 |
(一)理顺组织隶属关系 | 第54-55页 |
(二)完善党建工作机制 | 第55-56页 |
二、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认同度 | 第56-60页 |
(一)提高对企业主的向心力 | 第57-58页 |
(二)扩大对职工的影响力 | 第58-59页 |
(三)增强对党务工作人员的凝聚力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附录A 非公企业党建制度化研究调查问卷 | 第70-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