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神运动能力的警觉性测量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23页 |
1.1.1 驾驶舱相关研究 | 第12-22页 |
1.1.2 警觉性测量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1.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警觉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2页 |
2.1 24小时生物节律 | 第26-27页 |
2.2 睡眠 | 第27-29页 |
2.3 飞行操作 | 第29-30页 |
2.4 恢复性睡眠的时机 | 第30页 |
2.5 昼夜节律变化和“时差” | 第30-31页 |
2.6 倒班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飞行员警觉性测量方法分析 | 第32-44页 |
3.1 飞行员警觉性预测性测量 | 第32-34页 |
3.2 飞行员警觉性实时测量 | 第34-40页 |
3.2.1 主观实时测量法 | 第34-35页 |
3.2.2 客观生理功能测量 | 第35-40页 |
3.3 飞行员警觉性回顾性测量 | 第40-42页 |
3.4 飞行员警觉性测量方法对比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警觉性测量方法设计 | 第44-55页 |
4.1 设计原则 | 第44页 |
4.2 测量方法设计依据 | 第44-47页 |
4.3 任务时间长度 | 第47-53页 |
4.3.1 不同任务时间长度的测试结果 | 第47-52页 |
4.3.2 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4.4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警觉性测量方法应用研究 | 第55-60页 |
5.1 软件相关参数 | 第55-56页 |
5.2 软件界面设置 | 第56-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页 |
6.2 创新点 | 第60页 |
6.3 局限与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