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第2章 基础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17-26页 |
2.1 大站快车调度形式概述 | 第17-18页 |
2.1.1 常规公交调度的主要形式 | 第17页 |
2.1.2 大站快车原理简述 | 第17-18页 |
2.1.3 大站快车开通模式简述 | 第18页 |
2.2 设置大站快车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19页 |
2.3 基础数据采集 | 第19-23页 |
2.3.1 IC卡数据收集 | 第19-20页 |
2.3.2 公交GPS数据收集 | 第20-22页 |
2.3.3 人工调查数据采集 | 第22-23页 |
2.4 大站快车设计数据准备 | 第23-25页 |
2.4.1 刷卡乘客上车站点判断 | 第24页 |
2.4.2 刷卡乘客下车站点判断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大站快车运行方案设计研究 | 第26-38页 |
3.1 大站快车线路筛选条件 | 第26-29页 |
3.1.1 全程车车站数量 | 第26-27页 |
3.1.2 全程车发车间隔 | 第27-28页 |
3.1.3 现状客流分布 | 第28-29页 |
3.2 大站快车运行时段选择 | 第29-32页 |
3.2.1 问题描述 | 第29页 |
3.2.2 方法简介 | 第29-30页 |
3.2.3 大站快车运行时段选择过程分析 | 第30-32页 |
3.3 大站快车停靠站点选择 | 第32-35页 |
3.3.1 大站快车站点数量要求 | 第32-33页 |
3.3.2 基于K-means聚类的大站快车站点选择过程分析 | 第33-35页 |
3.4 确定大站快车的发车班次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PSL模型的线路客流分配预测研究 | 第38-54页 |
4.1 乘客出行选择行为分析 | 第38-39页 |
4.2 乘客选择行为数学描述 | 第39-42页 |
4.2.1 问题概述 | 第39-40页 |
4.2.2 模型选择 | 第40-42页 |
4.3 构建乘客出行方案选择模型 | 第42-49页 |
4.3.1 确定效用函数形式 | 第42-43页 |
4.3.2 选择特性变量 | 第43-44页 |
4.3.3 求解路径尺度参数 | 第44-48页 |
4.3.4 模型参数标定 | 第48-49页 |
4.4 乘客出行方案选择SP调查设计 | 第49-53页 |
4.4.1 确定选择肢集合 | 第49页 |
4.4.2 确定选择肢属性及属性水平 | 第49-50页 |
4.4.3 试验组合情境设计 | 第50-52页 |
4.4.4 完成调查问卷设计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大站快车运行时间效益分析 | 第54-61页 |
5.1 大站快车运行效益变化分析 | 第54-55页 |
5.1.1 公交公司的运营效益变化 | 第54页 |
5.1.2 乘客的出行效益变化 | 第54-55页 |
5.2 乘客出行时间的变化分析 | 第55-59页 |
5.2.1 步行时间变化 | 第56页 |
5.2.2 候车时间变化 | 第56-57页 |
5.2.3 乘车时间变化 | 第57-59页 |
5.3 大站快车时间效益评价模型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