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四字成语修订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页 |
1.5 语料来源、选取及标注 | 第12-14页 |
第2章 四字成语立目修订 | 第14-30页 |
2.1 条目数量的变化 | 第14-23页 |
2.1.1 由异形成语引发的条目增加 | 第14-16页 |
2.1.2 由等义成语引发的条目增加 | 第16-19页 |
2.1.3 由成语增收引发的条目增加 | 第19-20页 |
2.1.4 由其它原因引发条目增加 | 第20-23页 |
2.2 条目形式变化 | 第23-25页 |
2.2.1 异形成语引发条目形式变化 | 第23-24页 |
2.2.2 成语字词调整引发条目形式变化 | 第24-25页 |
2.3 条目顺序调整 | 第25-28页 |
2.3.1 异形成语引发条目顺序调整 | 第25-26页 |
2.3.2 等义成语引发条目顺序调整 | 第26-28页 |
2.4 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四字成语注音修订 | 第30-37页 |
3.1 注音格式修订 | 第30-34页 |
3.1.1 注音格式统一为 2-2 | 第30-32页 |
3.1.2 注音格式统一为 4 | 第32-33页 |
3.1.3 注音格式统一为 111-1 | 第33-34页 |
3.2 个别字音修订 | 第34-35页 |
3.3 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四字成语释义修订 | 第37-58页 |
4.1 义项的修订 | 第37-39页 |
4.1.1 义项的分列 | 第37-38页 |
4.1.2 义项的合并 | 第38-39页 |
4.1.3 义项的删除 | 第39页 |
4.1.4 义项次序的调整 | 第39页 |
4.2 深层义和表层义的修订 | 第39-43页 |
4.2.1 增加表层义 | 第40-41页 |
4.2.2 增加深层义 | 第41-42页 |
4.2.3 调整表层义与深层义的顺序 | 第42-43页 |
4.3 释义词句的修订 | 第43-46页 |
4.3.1 替换词句 | 第43-44页 |
4.3.2 补充词句 | 第44-45页 |
4.3.3 删除词句 | 第45-46页 |
4.3.4 调整词句顺序 | 第46页 |
4.4 释义提示词的修订 | 第46-55页 |
4.4.1 释义提示词“形容” | 第47-49页 |
4.4.2 释义提示词“比喻” | 第49-53页 |
4.4.3 释义提示词“指” | 第53-55页 |
4.5 小结 | 第55-58页 |
第5章 其它方面修订 | 第58-70页 |
5.1 括注的修订 | 第58-67页 |
5.1.1 增加括注 | 第58-61页 |
5.1.2 删除括注 | 第61-63页 |
5.1.3 更改括注 | 第63-66页 |
5.1.4 小结 | 第66-67页 |
5.2 例句的修订 | 第67-70页 |
5.2.1 增加例句 | 第67-68页 |
5.2.2 修改例句 | 第68页 |
5.2.3 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四字成语的修订分析 | 第70-74页 |
6.1 修订原因 | 第70-71页 |
6.1.1 反映语言的真实状况 | 第70-71页 |
6.1.2“现汉学”的不断发展 | 第71页 |
6.2 修订效果评估 | 第71-74页 |
6.2.1 词典编纂原则的彰显 | 第71-72页 |
6.2.2 关联理论的渗透 | 第72-74页 |
第7章 结语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