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

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国际比较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7页
        1.2.1 关于培养模式的研究第10-11页
        1.2.2 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第11-15页
        1.2.3 国外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第15页
        1.2.4 关于工程博士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4 核心概念第19-20页
第2章 英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研究第20-33页
    2.1 英国工程博士发展的背景、现状分析第20-21页
    2.2 英国工程博士的培养模式第21-31页
        2.2.1 培养目标第21页
        2.2.2 培养过程第21-24页
        2.2.3 组织结构第24-28页
        2.2.4 质量保障体系第28-31页
    2.3 英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的特点第31-33页
        2.3.1 培养目标定位明确第31页
        2.3.2 培养过程高效协同第31-32页
        2.3.3 组织结构严密有序第32页
        2.3.4 质量保障体系健全第32-33页
第3章 美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研究第33-44页
    3.1 美国工程博士发展的背景、现状分析第33-34页
    3.2 美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研究第34-43页
        3.2.1 培养目标第34页
        3.2.2 培养过程第34-38页
        3.2.3 组织体系第38-40页
        3.2.4 质量保障体系第40-43页
    3.3 美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的特点第43-44页
        3.3.1 注重课程学习第43页
        3.3.2 教育形式灵活第43页
        3.3.3 以社会性评估为主导第43页
        3.3.4 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第43-44页
第4章 英、美两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的比较第44-50页
    4.1 英、美两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的相同点第44-46页
        4.1.1 相同的产生背景——基于工业的需求第44页
        4.1.2 相同的培养目标——工程领域领导者第44页
        4.1.3 对工程博士学位课程进行认证,并与专业工程师注册资格挂钩第44-45页
        4.1.4 对于工程博士培养的全面质量控制第45页
        4.1.5 分工明确、严密有序的工程博士组织结构第45-46页
        4.1.6 外部质量保障主体多元,以非官方性质的认证机构为主体第46页
    4.2 英、美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的不同点第46-50页
        4.2.1 培养过程不同第47页
        4.2.2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不同第47-48页
        4.2.3 协同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不同第48-50页
第5章 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的构建第50-62页
    5.1 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现状第50-52页
    5.2 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第52-53页
        5.2.1 协同培养和跨学科的深度不够第52页
        5.2.2 专业目录过于狭窄第52-53页
        5.2.3 质量保障主体不够多元第53页
        5.2.4 组织体系不够完整第53页
    5.3 我国借鉴英美两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第53-54页
    5.4 基于比较视野下我国工程博士培养模式的尝试构建第54-62页
        5.4.1 培养目标第54-55页
        5.4.2 培养过程第55-57页
        5.4.3 组织结构第57-59页
        5.4.4 质量保障体系第59-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四字成语修订研究
下一篇: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外部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