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动结式“V满”及其相关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零 绪论第10-19页
    0.1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第10页
    0.2 前人研究状况简介第10-17页
        0.2.1 动结式的研究现状第10-16页
        0.2.2 动结式“V满”个案研究第16-17页
    0.3 结构安排第17-18页
    0.4 理论基础、方法和语料来源第18-19页
        0.4.1 理论基础、方法第18页
        0.4.2 语料来源第18-19页
第一章 动结式“V满”的句法语义研究第19-35页
    1.1 引言第19-20页
    1.2 动词V的句法语义属性第20-22页
    1.3 补语“满”的句法语义属性第22-23页
    1.4“V满”的句法语义属性第23-33页
        1.4.1“V满”的句法特点第23-27页
        1.4.2“V满”的整合度第27-28页
        1.4.3“V满”的语义指向及形式标志第28-32页
        1.4.4“V满”的语法意义第32-33页
    1.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二章 动结式“V满”的历史演变第35-44页
    2.1 引言第35页
    2.2 动结式“V满”的历史演变轨迹第35-43页
        2.2.1“满”作为实义动词单用第36-37页
        2.2.2 先秦两汉时期第37-41页
        2.2.3 宋辽金元时期第41-42页
        2.2.4 明清时期第42-43页
    2.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动结式“V满”形成的机制和动因第44-48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句法语义因素第44-45页
    3.3 双音化趋势第45-46页
    3.4 类推效应第46页
    3.5 认知动因第46-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充满”的词汇化第48-58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复合词“充满”的历史演变轨迹第48-56页
        4.2.1“满”、“充”作为实词的单用第48-49页
        4.2.2 先秦时期第49-50页
        4.2.3 两汉时期第50-51页
        4.2.4 魏晋南北朝时期第51-52页
        4.2.5 隋唐五代时期第52-53页
        4.2.6 宋辽金元时期第53页
        4.2.7 明代第53-54页
        4.2.8 清代第54页
        4.2.9 民国第54-56页
    4.3 复合词“充满”的形成机制及动因第56-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结语和余论第58-61页
    5.1 结语第58-59页
    5.2 余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与当代中国人的需要观的构建研究
下一篇:历史文化景区节假日交通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