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大学生阅读推广常态化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第13-18页
        1.2.1 国外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内现状第15-18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作为传播活动的阅读推广第20-27页
    2.1 阅读推广是一种传播行为第20-22页
        2.1.1 传播知识第20-21页
        2.1.2 传播阅读理念与方法第21页
        2.1.3 传播正能量第21-22页
    2.2 传播活动的拉斯韦尔 5W模式第22-24页
        2.2.1 拉斯韦尔 5W模式的概述第22-23页
        2.2.2 拉斯韦尔 5W模式的基本观点第23-24页
    2.3 阅读推广的传播结构与功能第24-27页
        2.3.1 阅读推广的控制研究第24页
        2.3.2 阅读推广的内容分析第24-25页
        2.3.3 阅读推广的媒介研究第25页
        2.3.4 阅读推广的受众研究第25页
        2.3.5 阅读推广的效果研究第25-27页
第三章 大学生阅读推广队伍建设机制第27-37页
    3.1 阅读推广人的内涵第27-28页
    3.2 阅读推广的相关部门和机构第28-31页
        3.2.1 教务处第28-29页
        3.2.2 校团委第29-30页
        3.2.3 各院系第30-31页
        3.2.4 图书馆第31页
    3.3 专兼职相结合的阅读推广队伍第31-35页
        3.3.1 图书馆馆员第32页
        3.3.2 大学教师第32-33页
        3.3.3 高校辅导员第33-34页
        3.3.4 高校领导第34页
        3.3.5 大学生志愿者第34-35页
    3.4 台湾静宜大学“阅读书写创意研发中心”案例选析第35-37页
第四章 大学生阅读推广的内容建设机制第37-43页
    4.1 校园经典好书的遴选第37-39页
        4.1.1 当前书目存在问题第37页
        4.1.2 书目编制的基本原则第37-38页
        4.1.3 重视推荐书目反馈第38-39页
    4.2 分类推荐第39-41页
        4.2.1 分科阅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相结合第39-40页
        4.2.2 分众阅读:专题性经典好书第40-41页
    4.3 推荐内容第41-43页
        4.3.1 人文经典第41页
        4.3.2 科普好书第41-42页
        4.3.3 阅读理念与方法第42-43页
第五章 大学生阅读推广的媒介与渠道建设机制第43-52页
    5.1 阅读共享空间第43-45页
        5.1.1 物理实体共享阅读空间第43-44页
        5.1.2 网络虚拟共享阅读空间第44-45页
    5.2 校园阅读推广刊物第45-48页
        5.2.1 刊物剪影第46-47页
        5.2.2 刊物现状第47页
        5.2.3 提高刊物质量的对策第47-48页
    5.3 推广活动案例选析第48-52页
        5.3.1“书读花间人博雅”——北京大学第48-49页
        5.3.2“同读一本书”——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第49-50页
        5.3.3 毕业制度之读书认证——韩国江原大学第50-52页
第六章 大学生阅读行为分析机制第52-57页
    6.1 大学生阅读行为的特征第52-53页
        6.1.1 客观特征第52-53页
        6.1.2 主观特征第53页
    6.2 影响阅读行为的几种因素第53-55页
        6.2.1 应试教育学习模式第54页
        6.2.2 网络和信息技术第54页
        6.2.3 家庭阅读教育第54页
        6.2.4 阅读心理导向第54-55页
    6.3 改善阅读行为的对策第55-57页
        6.3.1 识别阅读行为第55-56页
        6.3.2 针对不良阅读行为的对策第56-57页
第七章 大学生阅读推广效果评价建设机制第57-65页
    7.1 学生阅读力评价第57-59页
        7.1.1 阅读力第57-58页
        7.1.2 阅读力评价第58-59页
        7.1.3 提升大学生阅读力的评价策略第59页
    7.2 评价信息反馈第59-60页
    7.3 台湾台中市推动校园阅读线上认证系统第60-65页
        7.3.1“认证系统”的背景第60-61页
        7.3.2“认证系统”的特征第61-62页
        7.3.3“认证系统”的功能模块第62-63页
        7.3.4“认证系统”的基础性工作第63-65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71-72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隧道结中自旋动力学的微磁学研究
下一篇:Zn1-xLaxO纳米颗粒的d0铁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