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5页 |
1.1 自旋电子学简介 | 第7-8页 |
1.2 稀磁半导体的研究历史 | 第8页 |
1.3 ZnO基稀磁半导体的研究 | 第8-13页 |
1.3.1 氧化锌概述 | 第8-9页 |
1.3.2 过渡金属磁性原子掺杂ZnO体系的磁性 | 第9-11页 |
1.3.3 非磁性原子掺杂ZnO体系的磁性 | 第11-13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 第15-20页 |
2.1 纳米颗粒的几种常用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2.1.1 蒸发凝聚法 | 第15页 |
2.1.2 沉淀法 | 第15页 |
2.1.3 化学气相沉积(CVD) | 第15-16页 |
2.1.4 溶胶-凝胶法 | 第16页 |
2.1.5 水热法 | 第16页 |
2.2 样品的表征 | 第16-20页 |
2.2.1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16-17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17页 |
2.2.3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 | 第17页 |
2.2.4 拉曼散射光谱(Raman) | 第17-18页 |
2.2.5 X射线光电子谱(XPS) | 第18页 |
2.2.6 振动样品磁强计(VSM) | 第18页 |
2.2.7 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 | 第18页 |
2.2.8 光致发光发射光谱(PL)和激发光谱(PLE)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_(1-x)La_xO纳米颗粒的磁特性 | 第20-30页 |
3.1 实验 | 第20页 |
3.2 样品结构、形貌和缺陷表征 | 第20-26页 |
3.2.1 XRD对样品结构表征 | 第20-22页 |
3.2.2 SEM对样品形貌表征 | 第22页 |
3.2.3 HRTEM对样品形貌和微结构分析 | 第22-23页 |
3.2.4 拉曼散射光谱(Raman Spectroscopy) | 第23-24页 |
3.2.5 XPS分析样品组分和元素价态 | 第24-25页 |
3.2.6 PL谱分析样品的缺陷 | 第25-26页 |
3.3 样品的磁特性 | 第26-28页 |
3.3.1 VSM测试样品的磁特性 | 第26-27页 |
3.3.2 SQUID对样品磁性分析 | 第27页 |
3.3.3 样品磁性机理分析 | 第27-28页 |
3.4 小结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水热法制备Zn_(1-x)La_xO纳米颗粒 | 第30-40页 |
4.1 水热法制备Zn_(1-x)La_xO需注意的问题 | 第30页 |
4.2 实验 | 第30-31页 |
4.3 样品形貌、结构和缺陷的表征 | 第31-38页 |
4.3.1 SEM对样品形貌进行表征 | 第31-32页 |
4.3.2 XRD对样品结构表征 | 第32-34页 |
4.3.3 HRTEM对样品形貌和SAED对样品结构分析 | 第34-35页 |
4.3.4 XPS分析样品组分和元素价态 | 第35-36页 |
4.3.5 样品的缺陷表征 | 第36-38页 |
4.4 样品的磁特性 | 第38-39页 |
4.4.1 VSM测试样品的磁特性 | 第38页 |
4.4.2 SQUID对样品磁性的分析 | 第38-39页 |
4.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样品磁性机理分析 | 第40-46页 |
5.1 Zn_i对样品磁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5.2 V_(Zn)对样品磁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5.3 Vo对样品磁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5.4 V_(Zn)和Vo对样品磁性影响的验证 | 第43-4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本论文的结论 | 第46-47页 |
6.2 对未来工作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6页 |
作者简历以及在硕士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