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建,身份与公民教育:跨文化视角》第4-6章翻译实践报告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翻译缘起 | 第7-11页 |
1.1 翻译背景介绍 | 第7页 |
1.2 翻译的意义 | 第7-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7-8页 |
1.2.2 实际意义 | 第8页 |
1.3 作者及作品简介 | 第8-10页 |
1.3.1 作者简介 | 第8-9页 |
1.3.2 作品简介 | 第9-10页 |
1.4 作品特点及翻译难点 | 第10-11页 |
2 任务过程 | 第11-14页 |
2.1 译前准备 | 第11-12页 |
2.1.1 文本阅读 | 第11页 |
2.1.2 专有名词的统一 | 第11页 |
2.1.3 工具书及参考文献的准备 | 第11-12页 |
2.1.4 翻译理论准备 | 第12页 |
2.2 翻译过程 | 第12-14页 |
2.2.1 初译阶段 | 第12-13页 |
2.2.2 校审定稿阶段 | 第13-14页 |
3 翻译理论框架 | 第14-18页 |
3.1 纽马克的文本类型 | 第14-15页 |
3.2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介绍 | 第15-16页 |
3.3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技巧 | 第16-18页 |
4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 第18-35页 |
4.1 词汇层面 | 第18-23页 |
4.1.1 一词多义 | 第18页 |
4.1.2 词义的引申 | 第18-20页 |
4.1.3 专有名词的翻译 | 第20-21页 |
4.1.4 词性转换 | 第21-22页 |
4.1.5 增译法 | 第22-23页 |
4.2 句法层面 | 第23-31页 |
4.2.1 顺译法 | 第23-25页 |
4.2.2 倒译法 | 第25-26页 |
4.2.3 意译法 | 第26-27页 |
4.2.4 拆译法 | 第27-29页 |
4.2.5 换序法 | 第29-30页 |
4.2.6 语态转换 | 第30-31页 |
4.3 语篇层面 | 第31-32页 |
4.4 文化层面 | 第32-35页 |
5 翻译实践总结与启示 | 第35-39页 |
5.1 翻译收获与不足 | 第35-38页 |
5.1.1 翻译实践活动的收获 | 第35-37页 |
5.1.2 翻译实践活动的不足 | 第37-38页 |
5.2 启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