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1.3.2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文献回顾及纯财务效益理论的产生背景 | 第18-24页 |
2.1 混合并购的传统效应理论 | 第18-19页 |
2.1.1 混合并购的溢价效应:财务协同效应 | 第18-19页 |
2.1.2 混合并购的折价效应:超额支付及委托代理问题 | 第19页 |
2.2 混合并购纯财务效益理论的产生背景 | 第19-24页 |
3 混合并购的纯财务效益及夏斯斯特里扩展分析理论 | 第24-29页 |
3.1 混合并购的纯财务效益理论 | 第24-26页 |
3.2 夏斯斯特里扩展分析理论 | 第26-29页 |
4 佛山照明混合并购国轩高科案例分析 | 第29-38页 |
4.1 案例选取 | 第29页 |
4.2 企业背景介绍 | 第29-31页 |
4.2.1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第29-30页 |
4.2.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第30-31页 |
4.3 混合并购实施情况 | 第31-33页 |
4.4 混合并购相关财务数据分析 | 第33-37页 |
4.4.1 现金流方差的可能结果 | 第33-34页 |
4.4.2 负债率的可能结果 | 第34-35页 |
4.4.3 混合并购对并购公司、目标公司债券价值的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4.4.4 混合并购对并购公司、目标公司普通股价值的影响分析 | 第36-37页 |
4.5 案例小结 | 第37-38页 |
5 对案例分析结果的思考和说明 | 第38-42页 |
5.1 案例分析结论 | 第38页 |
5.2 政策性启示 | 第38-42页 |
5.2.1 基于制度建设角度的启示 | 第39-40页 |
5.2.2 基于企业自身行为角度的启示 | 第40-42页 |
6 本文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局限性 | 第42-44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42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42-43页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