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远程控制系统的介绍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P2P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远程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P2P技术概述 | 第14-25页 |
2.1 P2P的定义 | 第14-15页 |
2.2 P2P网络的特点 | 第15-16页 |
2.3 P2P的网络结构 | 第16-19页 |
2.3.1 中心化P2P网络 | 第17-18页 |
2.3.2 分布式非结构化P2P网络 | 第18-19页 |
2.3.3 分布式结构化P2P网络 | 第19页 |
2.3.4 混合式(半分布式)P2P网络 | 第19页 |
2.4 P2P与Web的对比 | 第19-24页 |
2.4.1 基于Web的C/S与P2P在结构上作比较 | 第20-21页 |
2.4.2 Web与P2P在资源传输上的比较 | 第21-23页 |
2.4.3 Web与P2P在请求方式上的比较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关键技术 | 第25-39页 |
3.1 NAT简述 | 第25-26页 |
3.2 NAT类型 | 第26-27页 |
3.2.1 完全锥型(Full Cone)NAT | 第26页 |
3.2.2 受限锥型(Restricted Cone)NAT | 第26-27页 |
3.2.3 端口受限锥型(Port Restricted Cone)NAT | 第27页 |
3.2.4 对称(Symmetric)NAT | 第27页 |
3.3 NAT的检测 | 第27-30页 |
3.4 UDP连接下的NAT穿越 | 第30-36页 |
3.4.1 中转 | 第30-31页 |
3.4.2 反向连接 | 第31-32页 |
3.4.3 UDP打洞技术 | 第32-36页 |
3.5 UDP穿越NAT的实例 | 第36页 |
3.6 TCP连接下的NAT穿越 | 第36-38页 |
3.6.1 TCP简介 | 第36-37页 |
3.6.2 TCP穿越NAT的方式 | 第37-38页 |
3.7 Winsock编程 | 第3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P2P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 第39-65页 |
4.1 总体设计 | 第39-40页 |
4.2 代码实现 | 第40-42页 |
4.2.1 定义P2P通信协议 | 第40-42页 |
4.3 客户方程序 | 第42-58页 |
4.3.1 客户列表 | 第42-43页 |
4.3.2 CP2PClient类 | 第43-50页 |
4.3.3 接收线程 | 第50-53页 |
4.3.4 服务器方程序 | 第53-58页 |
4.4 程序测试 | 第58-64页 |
4.4.1 客户方测试程序 | 第59-61页 |
4.4.2 测试结果 | 第61-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基于P2P的远程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 第65-69页 |
5.1 总体设计 | 第65-67页 |
5.1.1 文件操作 | 第65页 |
5.1.2 注册表操作 | 第65-66页 |
5.1.3 屏幕控制 | 第66页 |
5.1.4 文字聊天 | 第66-67页 |
5.2 软件的使用 | 第67-68页 |
5.2.1 搜寻节点 | 第67页 |
5.2.2 远程控制状态 | 第67-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9页 |
6.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