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绪论 | 第8-19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 1、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2、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 (二) 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10-11页 |
| 1、研究的思路 | 第10页 |
| 2、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0页 |
| 3、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 1.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 2.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 一、学校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的异化及其危害 | 第19-28页 |
| (一) 师生话语权的异化 | 第19-25页 |
| 1.教师话语权的异化 | 第19-22页 |
| 2.学生话语权的异化 | 第22-25页 |
| (二) 师生话语权异化的危害 | 第25-28页 |
| 1.师生话语权的异化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自信心 | 第25-26页 |
| 2.师生话语权的异化导致师生情感冷漠、课堂教学丧失活力 | 第26-27页 |
| 3.师生话语权的异化易造成学生人格的扭曲 | 第27-28页 |
| 二、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的异化归因 | 第28-31页 |
| (一) 教师权威的历史文化成因导致教师课堂教学话语权的异化 | 第28-29页 |
| (二) 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导致学生话语权失落 | 第29-30页 |
| (三) 师生在学校组织中的不同地位造成教师话语权的膨胀 | 第30-31页 |
| 三、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异化的消解 | 第31-40页 |
| (一) 以后现代主义为视角消解师生话语权的异化 | 第31-37页 |
| 1.倡导教师的权威是平等型开放型权威 | 第31-32页 |
| 2.反对话语霸权,师生应共享话语权 | 第32-33页 |
| 3.挑战教师的权力,强调学生拥有话语权 | 第33-34页 |
| 4.明确师生主体间"我——你"的对话式关系 | 第34-36页 |
| 5.积极开展师生间开放、理解、宽容的对话 | 第36-37页 |
| (二) "后现代主义消解师生话语权异化"的反思 | 第37-40页 |
| 1.注意克服师生关系中漠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倾向 | 第37-39页 |
| 2.注意联系中国的具体国情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 附录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