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激情之讴--王向荣与陕北民歌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陕北民歌基本特征概述 | 第14-19页 |
第一节 依黄河面黄土的地域性 | 第14-16页 |
第二节 以劳动生活为根的人民性 | 第16-17页 |
第三节 以物喻人的抒情性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王向荣歌唱的风格特点 | 第19-32页 |
第一节 立足陕北民歌的文化本源 | 第19-24页 |
第二节 拓展了陕北民歌的情感张力 | 第24-29页 |
第三节 歌唱语言的通俗化 | 第29-32页 |
第三章 王向荣歌唱风格形成的原因 | 第32-38页 |
第一节 地域文化的造就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民间艺术的浸润 | 第33-35页 |
第三节 人生经历的磨砺 | 第35-36页 |
第四节 转益多师的创新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王向荣的主要贡献 | 第38-46页 |
第一节 对陕北民歌传播的贡献 | 第38-39页 |
一、重新振兴陕北民歌 | 第38-39页 |
二、使陕北民歌走向世界 | 第39页 |
第二节 对陕北民歌传承的贡献 | 第39-43页 |
一、通过演唱对陕北民歌的传承 | 第39-41页 |
二、通过创作对陕北民歌的传承 | 第41-43页 |
第三节 对其他民间歌手的启示 | 第43-46页 |
一、对民歌的热情 | 第43页 |
二、必要的文化知识 | 第43-44页 |
三、把民歌带进大学校园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研究王向荣的意义及启示 | 第46-51页 |
第一节 以人为中心的陕北民歌研究 | 第46-48页 |
一、王向荣与陕北民歌的关系 | 第46-47页 |
二、以王向荣为研究主体的学科意义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理论启示 | 第48-51页 |
一、人是音乐活动的中心 | 第48-49页 |
二、人与音乐文化的互生性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10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