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9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同位短语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指称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同位短语指称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五、语料来源及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指称及同位的涵义 | 第14-16页 |
一、指称的涵义 | 第14-15页 |
二、同位的涵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同位短语的指称对象、指称方式及组合模式 | 第16-20页 |
一、同位短语的指称对象 | 第16页 |
二、同位短语的指称方式及指称项的分类 | 第16-18页 |
三、同位短语指称项的组合模式 | 第18-20页 |
(一) 名名式同位短语 | 第18页 |
(二) 名代式同位短语 | 第18-19页 |
(三) 代代式同位短语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同位短语指称项的指称语义 | 第20-29页 |
一、同位短语指称项的“有指”和“无指”分析 | 第20-27页 |
(一) “有指”和“无指” | 第20-21页 |
(二) 同位短语指称项的“有指”和“无指”划分 | 第21-22页 |
(三) 同位短语的组合模式在“有指”和“无指”上的归类 | 第22-27页 |
二、同位短语指称项的“有定”和“无定”分析 | 第27-29页 |
(一) “有定”和“无定” | 第27页 |
(二) 同位短语的“有定”和“无定”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同位短语指称意义重点的分布 | 第29-33页 |
一、同位短语指称项的语义关系 | 第29-31页 |
(一) 并立性 | 第29页 |
(二) 非并立性 | 第29-31页 |
二、分布于后指称项 | 第31-32页 |
三、分布于前指称项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同位短语指称的交际心理 | 第33-37页 |
一、“人称代词+专名”/“专名+人称代词” | 第33-35页 |
(一) 人称代词为第一人称时 | 第33-34页 |
(二) 人称代词为第二人称时 | 第34页 |
(三) 人称代词为第三人称时 | 第34-35页 |
(四) 人称代词为“人家”时 | 第35页 |
二、“头衔/专职称呼词+专名”/“专名+头衔/专职称呼词” | 第35-37页 |
第六章 影响同位短语指称项语序的指示词语的功能 | 第37-40页 |
一、指示词语的回指功能是影响指称项语序的因素之一 | 第37-38页 |
(一) 指示词语和回指 | 第37-38页 |
(二) 指示词语在同位短语中承担回指功能 | 第38页 |
二、指示词语的先用等级是影响指称项语序的因素之一 | 第38-40页 |
第七章 同位短语指称与名词指称的比较 | 第40-43页 |
一、同位短语指称更接近完美指称 | 第40-41页 |
(一) 成功指称和完美指称 | 第40页 |
(二) 同位短语指称比名词指称更接近完美指称 | 第40-41页 |
二、同位短语指称的表达效果更加强烈 | 第41页 |
三、同位短语指称使节律更加和谐 | 第41-43页 |
(一) 节律 | 第41-42页 |
(二) 同位短语指称能填补名词指称在节律上的空白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