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16-20页 |
一、对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方式的思考 | 第16-17页 |
二、幼儿园游戏实践的启示 | 第17-18页 |
三、对已有研究的反思:何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问题 | 第20-2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0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21-24页 |
一、丰富我国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第21-22页 |
二、为幼儿园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提供可操作的路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理解儿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 第24-34页 |
第一节 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第24-29页 |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 第24-27页 |
二、幼儿园教师素质结构的研究 | 第27-29页 |
第二节 理解儿童与教师发展的关系 | 第29-34页 |
一、关于儿童 | 第29-31页 |
二、理解幼儿 | 第31-32页 |
三、游戏作为理解幼儿的方式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34-39页 |
第一节 研究思路 | 第34-36页 |
一、“理解幼儿”作为幼儿园教师“核心专业素养”的具体思路 | 第34-35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35页 |
三、关键概念的界定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36-37页 |
二、质性分析的方法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以教为重”的教师专业努力:反思过去 | 第39-64页 |
第一节 “以教为重”的教师自行发展标准 | 第39-48页 |
一、集体教学要出彩 | 第39-42页 |
二、班级环境布置要精致丰满 | 第42-43页 |
三、班级一日活动要紧凑有序 | 第43-45页 |
四、家长要讨好 | 第45-48页 |
第二节 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及性质 | 第48-51页 |
一、游戏是课程中的一部分 | 第48页 |
二、教师高控制下的游戏 | 第48-51页 |
第三节 教师的困惑:何为专业发展 | 第51-57页 |
一、重视研课,但仍然上不好课 | 第51-54页 |
二、环境创设疲累不堪,但不知意义何在 | 第54-56页 |
三、匆忙赶时间的一日流程,无法从容思考 | 第56页 |
四、虽努力进行家园沟通,仍难以应对家长 | 第56-57页 |
第四节 园长的焦虑:缺少“出挑”的教师 | 第57-58页 |
一、想尽办法培养“出挑”教师 | 第57-58页 |
二、依然不得教师发展的要旨 | 第58页 |
第五节 “以教为重”的教师发展分析 | 第58-64页 |
一、专业发展的效果 | 第58-60页 |
二、教师发展评价导向产生的问题 | 第60-64页 |
第五章 “以理解幼儿为重”的教师专业成长:基于游戏带来的转变 | 第64-108页 |
第一节 户外自主游戏的研究 | 第64-82页 |
一、探索户外自主游戏的起因 | 第64-66页 |
二、户外自主游戏研究的过程 | 第66-80页 |
三、“理解幼儿”的素养发生变化 | 第80-82页 |
第二节 “以理解幼儿为重”的教师专业成长 | 第82-103页 |
一、游戏中生成的教学 | 第82-88页 |
二、诱发互动的环境创设 | 第88-93页 |
三、自主从容的一日生活转换 | 第93-95页 |
四、凭专业性获得家长的信服 | 第95-103页 |
第三节 园长的惊喜:原来我的孩子和老师这么优秀 | 第103-104页 |
一、把握幼儿教育的真谛:追随孩子(follow the child) | 第103页 |
二、与教师平等对话,理解并支持教师发展 | 第103-104页 |
第四节 “以理解幼儿为重”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图及效果 | 第104-108页 |
一、“以理解幼儿为重”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图 | 第104-105页 |
二、“以理解幼儿为重”的教师专业成长效果 | 第105-108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108-11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108-111页 |
一、真游戏才能让教师发现真实的幼儿 | 第108-109页 |
二、发现幼儿才能理解幼儿 | 第109页 |
三、理解幼儿必然反思教育行为 | 第109-110页 |
四、反思带来专业自觉 | 第110页 |
五、一日生活中的专业实践能力在专业自觉中提高 | 第110-111页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第111-113页 |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11-112页 |
二、研究不足 | 第112页 |
三、研究展望:以游戏生成教学为例 | 第112-113页 |
结语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9页 |
附录 | 第119-122页 |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2-123页 |
后记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