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可持续消费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研究 | 第17-19页 |
·关于"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消费的研究 | 第19-20页 |
·关于可持续消费行为的研究 | 第20-23页 |
·对现有文献的简单评述 | 第23-24页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4-26页 |
·可持续消费 | 第24-25页 |
·大学生可持续消费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6-29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6-27页 |
·结构安排与逻辑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可持续消费理论探讨 | 第29-47页 |
·可持续消费思想的提出 | 第29-31页 |
·消费模式的历史演变 | 第29-30页 |
·可持续消费理论的提出 | 第30-31页 |
·后工业文明条件下的相关消费理念 | 第31-37页 |
·相关消费理念的联系与区别 | 第31-35页 |
·两组概念关系的把握 | 第35-37页 |
·可持续消费的特征 | 第37-39页 |
·生态性与适量性 | 第38页 |
·公正性与发展性 | 第38-39页 |
·系统性与协调性 | 第39页 |
·可持续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7页 |
·资源环境因素 | 第39-40页 |
·经济因素 | 第40-43页 |
·社会因素 | 第43-45页 |
·人口因素 | 第45-46页 |
·技术因素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 第47-70页 |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47-50页 |
·问卷设计 | 第47-49页 |
·问卷调查 | 第49-50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0-59页 |
·消费行为 | 第50-56页 |
·消费观念与心理 | 第56-59页 |
·大学生消费特征与问题分析 | 第59-70页 |
·大学生可持续消费特征归纳 | 第59-64页 |
·大学生消费不可持续问题分析 | 第64-70页 |
第四章 大学生消费不可持续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70-91页 |
·社会原因 | 第70-78页 |
·社会原因概述 | 第70-72页 |
·西方消费主义的侵蚀 | 第72-73页 |
·中国特色消费行为的影响 | 第73-75页 |
·企业营销与大众传媒的引诱 | 第75-77页 |
·来源地经济状况的影响 | 第77-78页 |
·学校原因 | 第78-82页 |
·校园商业文化的影响 | 第78-79页 |
·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 第79-80页 |
·大学消费教育的缺失 | 第80-81页 |
·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差异 | 第81-82页 |
·家庭原因 | 第82-85页 |
·父母职业的影响 | 第82-83页 |
·家庭人员结构的影响 | 第83-84页 |
·家庭养育模式的影响 | 第84-85页 |
·家庭消费模式的影响 | 第85页 |
·个人原因 | 第85-91页 |
·性别与年级的影响 | 第85-87页 |
·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 | 第87-88页 |
·驾驭消费的能力不够 | 第88-89页 |
·自我教育能力不足 | 第89-91页 |
第五章 引导大学生可持续消费的对策与建议 | 第91-107页 |
·促进全社会可持续消费 | 第91-94页 |
·激励不足消费 | 第91-92页 |
·控制不当消费 | 第92-93页 |
·规范大众媒介的传播行为 | 第93页 |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 | 第93-94页 |
·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与管理 | 第94-100页 |
·坚守大学精神 | 第94-95页 |
·加强消费教育与管理 | 第95-97页 |
·提供创造实践机会 | 第97-99页 |
·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 第99-100页 |
·发挥家庭正确引导作用 | 第100-102页 |
·父母做出良好消费的榜样 | 第100页 |
·合理提供孩子生活费用 | 第100-101页 |
·积极配合高校教育 | 第101-102页 |
·主动养成可持续消费模式 | 第102-107页 |
·树立远大理想 | 第102-103页 |
·培养批判精神 | 第103页 |
·反思自身消费缺陷 | 第103-105页 |
·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 | 第105页 |
·培养良好的消费方式 | 第105-10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13页 |
·本文主要研究结果或结论 | 第107-110页 |
·本文主要创新和特色 | 第110-111页 |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5页 |
附录 | 第115-12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的课题及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120-121页 |
后记 | 第121-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