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 选题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 选题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第一章 新诗单元的整体性 | 第9-13页 |
一 新诗单元整体概述 | 第9-10页 |
二 新诗单元整体性 | 第10-13页 |
(一) 古诗与新诗的“历史整体性” | 第10-11页 |
(二) 20 世纪 20、30 年代新诗发展的整体性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新诗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 | 第13-25页 |
一 新诗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一) 新诗单元整体教学的含义 | 第13页 |
(二) 新诗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三) 单元的“主题”性编排为整体教学增加可行性 | 第15页 |
二 新诗单元的共性与个性 | 第15-25页 |
(一) 新诗单元的共性 | 第15-18页 |
(二) 新诗单元的个性 | 第18-25页 |
第三章 新诗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 | 第25-35页 |
一 单元整体教学实施方案 | 第25-27页 |
(一) 新诗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准备工作” | 第25-26页 |
(二) 新诗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过程” | 第26-27页 |
(三) 新诗单元整体教学最后阶段的“升华与反馈” | 第27页 |
二 新诗单元整体教学预设案例 | 第27-31页 |
(一) 单元计划 | 第27-28页 |
(二) 课时计划 | 第28-31页 |
三 新诗单元整体教学注意问题 | 第31-35页 |
(一) 取舍教材整合课堂教学 | 第31-32页 |
(二)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 第32-33页 |
(三) 在教学过程贯穿“美、情、趣”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