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第一节 研究意义分析 | 第10-13页 |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任务 | 第13-15页 |
| 第三节 名词解释 | 第15-16页 |
| 第四节 研究范围与限制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 第一节 有关情境化教学的文献梳理 | 第17-18页 |
| 第二节 有关汉族民歌教学的文献梳理 | 第18-22页 |
| 第三节 有关有效教学的文献梳理 | 第22-25页 |
| 第四节 文献分析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对初中汉族民歌情境化有效教学的基本认识 | 第27-37页 |
| 第一节 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主要表现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音乐情境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8-30页 |
| 第三节 音乐情境化教学的特点与创设原则 | 第30-33页 |
| 第四节 汉族民歌的情境性设计思路 | 第33-37页 |
| 第四章 创设情境以提高汉族民歌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 第37-70页 |
| 第一节 创设生活情境,针对最近发展区提高汉族民歌教学有效性 | 第37-45页 |
| 第二节 创设形象情境,促进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提高汉族民歌教学有效性 | 第45-53页 |
| 第三节 创设学科氛围情境,凸显音乐学科本体提高汉族民歌教学有效性 | 第53-57页 |
| 第四节 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汉族民歌教学有效性 | 第57-59页 |
| 第五节 创设情感情境,注重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提高汉族民歌教学有效性 | 第59-63页 |
| 第六节 创设评价情境,以评价手段提高汉族民歌教学有效性 | 第63-70页 |
| 第五章 情境化视角下汉族民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实施过程与效果分析 | 第70-88页 |
|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框架 | 第70-71页 |
| 第二节 研究样本 | 第71页 |
| 第三节 教学设计方案 | 第71-72页 |
| 第四节 研究步骤 | 第72-73页 |
| 第五节 情境化视角下汉族民歌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效果分析 | 第73-8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8-98页 |
| 第一节 结论 | 第88-92页 |
| 第二节 建议 | 第92-98页 |
| 结语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 附录 | 第102-118页 |
| 附录 1 上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音乐教材中国民歌内容整理表 | 第102-103页 |
| 附录 2 中国民歌学习现状调查 | 第103-106页 |
| 附录 3 《民歌飘香》达成度测验 | 第106-108页 |
| 附录 4 江苏民歌《茉莉花》演唱评价量规表 | 第108-109页 |
| 附录 5 《民歌飘香》收获园地 | 第109-110页 |
| 附录 6 汉族民歌态度偏好问卷 | 第110-113页 |
| 附录 7 《民歌飘香》——多彩的汉族民歌教案 | 第113-115页 |
| 附录 8 《民歌飘香》——《茉莉花》之谜教案 | 第115-117页 |
| 附录 9 《民歌飘香》——民歌的未来教案 | 第117-118页 |
| 后记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