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费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评价 | 第14页 |
·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方法 | 第14-17页 |
·总体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费制度的相关理论 | 第17-24页 |
·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区环境的影响效应 | 第17-18页 |
·环境问题 | 第17页 |
·资源效应 | 第17-18页 |
·环境破坏引发的社会效应 | 第18页 |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费的界定 | 第18-19页 |
·税与费的比较分析 | 第18-19页 |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费的概念 | 第19页 |
·矿产资源开发的一般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矿产资源外部性理论 | 第19-20页 |
·矿产资源价值论 | 第20页 |
·矿产资源耗竭论 | 第20-21页 |
·产权理论 | 第21-22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页 |
·生态价值理论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费制度现状分析 | 第24-36页 |
·中国矿产资源税费政策的沿革历程 | 第24-25页 |
·中国现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费种类 | 第25-32页 |
·资源税 | 第26-27页 |
·矿产资源补偿费 | 第27页 |
·矿业权使用费 | 第27-28页 |
·矿业权价款 | 第28页 |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 | 第28-31页 |
·石油特别收益金 | 第31页 |
·其他税费 | 第31-32页 |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5页 |
·税费体系不够完善 | 第32-33页 |
·税费定性不够准确 | 第33页 |
·资源税设计不够合理 | 第33-34页 |
·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偏低 | 第34页 |
·矿业权费征收依据不够科学 | 第34-35页 |
·生态环境税费制度不够健全 | 第35页 |
·水土保持补偿费不够统一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国外矿产资源生态税费制度经验与启示 | 第36-41页 |
·国外矿产资源生态税费制度介绍 | 第36-39页 |
·权利金制度 | 第36页 |
·矿业权租金 | 第36-37页 |
·保证金制度 | 第37页 |
·资源税 | 第37-38页 |
·生态税制度 | 第38-39页 |
·耗竭补贴 | 第39页 |
·启示 | 第39-40页 |
·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 | 第39页 |
·发展生态税制 | 第39-40页 |
·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 第40页 |
·建立资源耗竭补偿制度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完善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费制度建议 | 第41-51页 |
·制度改革原则 | 第41-42页 |
·公平原则 | 第41页 |
·生态效益性原则 | 第41页 |
·税负与污染相适应原则 | 第41-42页 |
·重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费制度框架 | 第42-43页 |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费制度的具体改革建议 | 第43-49页 |
·改革资源税制 | 第43-45页 |
·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 | 第45页 |
·规范矿业权使用费 | 第45页 |
·完善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 | 第45-46页 |
·扩展特别收益金 | 第46页 |
·深化生态税费制度 | 第46-48页 |
·征收矿产资源耗竭补偿费 | 第48-49页 |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费的保障措施 | 第49-50页 |
·建立矿区生态评估机制 | 第49页 |
·建立地区环境补贴机制 | 第49页 |
·建立矿产资源耗竭补贴机制 | 第49-50页 |
·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详细摘要 | 第58-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