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排烃效率研究方法及松辽盆地烃源岩排烃效率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前言第10-14页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研究内容第12页
   ·采用的研究路线第12-14页
第一章 排烃效率计算方法第14-19页
   ·排烃效率的计算方法第14-17页
     ·残留烃量法第14-15页
     ·多相渗流理论法第15页
     ·含烃饱和度法第15页
     ·地质类比法第15-16页
     ·生排烃热模拟实验法第16页
     ·生烃潜力法第16页
     ·原始生烃潜力恢复法第16页
     ·演化趋势面差减法法第16-17页
     ·物质平衡法第17页
   ·排烃效率计算方法的优缺点第17-19页
第二章 主要排烃效率计算方法在松辽盆地的应用第19-64页
   ·区域地质概况第19-20页
   ·烃源岩地化特征第20-23页
     ·源岩的发育与分布第20-21页
     ·有机质丰度第21-22页
     ·有机质类型第22-23页
     ·有机质成熟度第23页
   ·生烃潜力法在松辽盆地的应用第23-31页
     ·排烃门限概念及原理第23-26页
     ·生烃潜力法确定排烃门限第26页
     ·烃源岩排烃地质模式建立第26-31页
   ·原始生烃潜力恢复法在松辽盆地的应用第31-41页
     ·原始生烃潜力恢复法原理第31-33页
     ·原始生烃潜力恢复法计算排烃效率第33-41页
   ·演化趋势面差减法在松辽盆地的应用第41-44页
     ·演化趋势面差减法计算排烃效率的原理第41页
     ·演化趋势面差减法计算排烃效率的应用第41-44页
   ·物质平衡法在松辽盆地的应用第44-64页
     ·热解参数的校正第44-46页
     ·有机质成烃的化学动力学第46-51页
     ·生烃剖面的建立及及原始生烃潜力恢复第51-52页
     ·物质平衡法计算排烃效率结果第52-64页
第三章 测井评价烃源岩排烃效率第64-74页
   ·有机非均质性刻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64页
   ·△LOGR 法选取及模型优化第64-66页
   ·有机非均质性测井解释模型建立第66-68页
   ·测井解释模型验证第68-69页
   ·测井解释模型应用第69-70页
   ·结合物质平衡法计算排烃效率第70-74页
第四章 排烃效率的影响因素第74-87页
   ·有机质丰度第74-75页
   ·有机质类型第75-77页
   ·有机质成熟度第77-79页
   ·源储配置关系第79-82页
   ·沉积相第82-84页
   ·不同埋藏方式第84-85页
   ·超压第85-87页
结论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详细摘要第95-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税费制度研究
下一篇:苏里格气田西区三维区砂体内部构型分析与水平井整体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