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1 引言 | 第10-22页 |
| ·蓝莓果研究进展——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我国蓝莓资源现状 | 第10页 |
| ·蓝莓鲜果储存方法现状 | 第10页 |
| ·蓝莓果的营养价值 | 第10页 |
| ·蓝莓深加工产品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蓝莓深加工产品种类概述 | 第10-11页 |
| ·蓝莓果干燥产品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蓝莓果中活性成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蓝莓果中生理活性作用的研究 | 第13-14页 |
| ·蓝莓花青素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蓝莓果中活性组分概况 | 第18页 |
| ·目前蓝莓果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 2. 蓝莓果干粉制备工艺中载体添加及干燥技术的影响 | 第22-31页 |
| ·前言 | 第22-2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3-26页 |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3页 |
| ·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 ·蓝莓果干粉质量评价 | 第24-26页 |
| ·统计分析 | 第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29页 |
| ·不同处理条件下蓝莓果干粉的外观结构评价 | 第26-27页 |
| ·不同处理条件下蓝莓果干粉的含水量 | 第27页 |
|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蓝莓于粉中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3.六个种蓝莓中花青素结构鉴定 | 第31-42页 |
| ·前言 | 第31-3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第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 ·六个种蓝莓提取液中花青素构成鉴定结果 | 第33-36页 |
| ·花青素的结构分析 | 第36-38页 |
| ·不同品种蓝莓花青素的组成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2页 |
| 4. 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法研究蓝莓果中化学组分 | 第42-53页 |
| ·前言 | 第4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3页 |
| ·材料及试剂 | 第42-43页 |
|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 ·化学组分的提取 | 第43页 |
| ·提取物衍生化 | 第43页 |
| ·气相色谱仪工作条件 | 第43页 |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工作条件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2页 |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43-44页 |
| ·衍生化方法的选择 | 第44-45页 |
| ·蓝莓果提取物GC-MS数据分析 | 第45-50页 |
| ·结果讨论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5. 结论及展望 | 第53-56页 |
| ·结论 | 第53页 |
| ·创新点 | 第53-54页 |
| ·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缩略语 | 第62-63页 |
| 个人简介 | 第63-64页 |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与专利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