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洪宗礼介绍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三) 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一、 关于教学智慧的解读 | 第16-18页 |
(一) 教学智慧的内涵 | 第16页 |
(二) 教学智慧的特征 | 第16-18页 |
1 实践性 | 第16-17页 |
2 个性化 | 第17页 |
3 创造性 | 第17-18页 |
二、 洪宗礼语文教学智慧的理念支撑 | 第18-29页 |
(一) 洪宗礼语文教学理念的内蕴 | 第18-24页 |
1 工具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学科性质 | 第18-19页 |
2 导而学的双边互动师生关系 | 第19-20页 |
3 学思并重的教学之道 | 第20-21页 |
4 融合渗透:走向语文的开放性 | 第21-23页 |
5 育人为目的的教育价值追求 | 第23页 |
6 “五说”之间的联系 | 第23-24页 |
(二) 洪宗礼语文教学理念的外显 | 第24-29页 |
1 语文教育“链”建构的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2 语文教育“链”体现的特征 | 第26-29页 |
三、 洪宗礼语文教学智慧的表现和生成 | 第29-47页 |
(一) 洪宗礼语文教学智慧的表现 | 第29-43页 |
1 洪宗礼语文教学智慧概述 | 第29-30页 |
2 阅读教学中“引读”的教学智慧 | 第30-38页 |
3 写作教学中“引写”的教学智慧 | 第38-42页 |
4 “引读”、“引写”相互为用 | 第42-43页 |
(二) 洪宗礼语文教学智慧的生成 | 第43-47页 |
1 挚爱母语,升华高尚的职业情感 | 第44-45页 |
2 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注重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反思 | 第45页 |
3 淡化科研功利性,树立宁静探索意识 | 第45-47页 |
四、 洪宗礼教师专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 第47-51页 |
(一) 对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引导意义 | 第47页 |
(二) 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意义 | 第47-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注释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