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一) 初中物理学习诉求信息技术 | 第11-12页 |
(二) 新课改倡导探究性学习 | 第12页 |
二、 国内外现状及问题 | 第12-19页 |
(一)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融合 | 第12-14页 |
(二) 探究学习的模式与方法 | 第14-16页 |
(三) 探究学习环境 | 第16-17页 |
(四) 构建探究学习环境的工具 | 第17-19页 |
(五) 主要问题 | 第19页 |
三、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 第19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21-28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页 |
二、 理论基础与依据 | 第21-28页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25页 |
(二) 整合点理论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设计思路 | 第28-38页 |
一、 知识点切合性分析 | 第28-32页 |
(一) 知识点切合性判定原则 | 第28页 |
(二) 知识点切合性判定方法 | 第28-29页 |
(三) 切合性知识点分类及案例 | 第29-32页 |
二、 学习任务切合性分析 | 第32-36页 |
(一) 探究性学习任务及其特点 | 第32页 |
(二) 切合性探究任务判定方法 | 第32-34页 |
(三) 切合性探究学习任务分类及案例 | 第34-36页 |
三、 探究学习环境设计步骤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初中物理探究学习模式研究 | 第38-46页 |
一、 探究学习模式构建思路 | 第38-39页 |
(一) 构建方法 | 第38-39页 |
(二) 模式分类 | 第39页 |
二、 自主探究操作模式 | 第39-40页 |
(一) 自主探究操作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 第39-40页 |
(二) 自主探究操作模式的操作流程 | 第40页 |
三、 自主探究设计模式 | 第40-42页 |
(一) 自主探究设计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 第41页 |
(二) 自主探究设计模式的操作流程 | 第41-42页 |
四、 协作探究操作模式 | 第42-43页 |
(一) 协作探究操作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 第42页 |
(二) 协作探究操作模式的操作流程 | 第42-43页 |
五、 协作探究设计模式 | 第43-46页 |
(一) 协作探究设计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 第43-44页 |
(二) 协作探究设计模式的操作流程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初中物理探究学习整合点及解决方法研究 | 第46-53页 |
一、 光学整合点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 | 第46-49页 |
(一) 光学原理不易理解 | 第46-47页 |
(二) 光学器件形状难以连续变化 | 第47-48页 |
(三) 光学现象不明显 | 第48-49页 |
(四) 光学操作完成困难 | 第49页 |
二、 力学整合点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 | 第49-50页 |
(一) 器材难以多样性 | 第49页 |
(二) 滑轮组难以自由组装 | 第49-50页 |
(三) 力的相互作用关系难以理解 | 第50页 |
三、 电学整合点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 | 第50-53页 |
(一) 电路难以自由组装 | 第50-51页 |
(二) 元器件难以多样化 | 第51-52页 |
(三) 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理解困难 | 第52-53页 |
第六章 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模型研究 | 第53-66页 |
一、 设计依据 | 第53-58页 |
(一) 共性整合点支撑方式的有效性规律 | 第53-54页 |
(二) 探究环境需视、听、触三觉联动 | 第54-57页 |
(三) 探究环境应支持自主与协作、操作与设计多种方式 | 第57-58页 |
二、 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模型结构 | 第58页 |
三、 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应用功能设计 | 第58-59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59页 |
(二) 探究学习 | 第59页 |
(三) 知识理解 | 第59页 |
(四) 深度练习 | 第59页 |
(五) 拓展应用 | 第59页 |
四、 仿真构建工具主要功能设计 | 第59-66页 |
(一) 光学构建工具 | 第59-62页 |
(二) 力学构建工具 | 第62-63页 |
(三) 电学构建工具 | 第63-66页 |
第七章 初中物理探究学习应用案例研究及效果分析 | 第66-90页 |
一、 自主探究操作模式案例—《凸透镜成像规律》 | 第66-72页 |
(一) 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 | 第66页 |
(二) 案例设计 | 第66-71页 |
(三) 应用效果分析 | 第71-72页 |
二、 自主探究设计模式案例—《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 第72-80页 |
(一) 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 | 第72-73页 |
(二) 案例设计 | 第73-78页 |
(三) 应用效果分析 | 第78-80页 |
三、 协作探究操作模式案例—《天平的使用》 | 第80-84页 |
(一) 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 | 第80页 |
(二) 案例设计 | 第80-83页 |
(三) 应用效果分析 | 第83-84页 |
四、 协作探究设计模式案例—《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 第84-90页 |
(一) 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 | 第84-85页 |
(二) 案例设计 | 第85-87页 |
(三) 应用效果分析 | 第87-90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后记 | 第97-99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