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模块化模型构建及案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理论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理论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理论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创新点 | 第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2 服务模块化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服务模块化的概念 | 第16-18页 |
·服务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模块化的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服务模块化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模块化理论 | 第18-19页 |
·服务营销理论 | 第19页 |
·服务质量理论 | 第19-20页 |
·顾客价值理论 | 第20-21页 |
3 模块化的机理 | 第21-30页 |
·模块化分工、服务模块化分工 | 第21-22页 |
·模块化分工 | 第21-22页 |
·服务模块化分工 | 第22页 |
·模块的独立性、耦合性 | 第22-25页 |
·模块的独立性 | 第22-23页 |
·模块的耦合性 | 第23-25页 |
·模块化的效率和边界 | 第25-30页 |
·模块化的效率 | 第25-27页 |
·模块化的边界 | 第27-28页 |
·模块化效率与边界的决定 | 第28-30页 |
4 企业服务模块化的模型建构 | 第30-51页 |
·企业服务模块化的机理 | 第30-33页 |
·服务感知的离散分析 | 第30-31页 |
·服务模块化的思路与问题分析 | 第31页 |
·服务系统的分解步骤 | 第31-32页 |
·服务模块化的解构属性 | 第32-33页 |
·企业服务模块化的规则设计 | 第33-36页 |
·服务控制单元设计 | 第33-34页 |
·公理化设计 | 第34-35页 |
·设计的柔性 | 第35-36页 |
·企业服务模块化模型的建立 | 第36-39页 |
·服务模块化的初步模型 | 第36-37页 |
·服务模块设计的验证 | 第37-38页 |
·服务模块化模型的确立 | 第38-39页 |
·企业服务模块化的可行性 | 第39-51页 |
·问卷设计 | 第40-41页 |
·样本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 第41-42页 |
·数据分析 | 第42-51页 |
5 企业服务模块化的案例分析 | 第51-61页 |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 | 第51-52页 |
·案例选择 | 第51页 |
·分析方法 | 第51-52页 |
·案例企业概况 | 第52-54页 |
·中国工商银行 | 第52页 |
·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52-53页 |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 第53页 |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第53-54页 |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第54页 |
·案例企业服务模块化的应用现状 | 第54-57页 |
·中国工商银行 | 第54-55页 |
·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55页 |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 第55-56页 |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第56页 |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第56-57页 |
·案例分析和假设检验 | 第57-59页 |
·案例企业假设 1-2 分析 | 第57-58页 |
·案例企业假设 3 分析 | 第58-59页 |
·案例总结 | 第59-60页 |
·企业服务模块化实施与发展的建议 | 第60-61页 |
6 结束语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页 |
·论文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69页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