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流动儿童群体的出现 | 第9页 |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与学校社会工作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我国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我国流动儿童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外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评述 | 第16-17页 |
2 研究设计 | 第17-22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核心概念 | 第19-21页 |
·心理健康 | 第19-20页 |
·流动儿童 | 第20页 |
·学校社会工作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研究地点与对象选取 | 第21页 |
·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2-34页 |
·样本基本情况 | 第22页 |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 | 第22-24页 |
·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问题总检出率比较 | 第24-26页 |
·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中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 | 第26-28页 |
·本地儿童与流动儿童对心理健康所持态度的对比分析 | 第28-33页 |
·对自我心理健康的态度 | 第28-29页 |
·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态度 | 第29-31页 |
·对家庭心理互动的态度 | 第31-32页 |
·对朋辈之间心理互动的态度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4 研究结论与分析 | 第34-43页 |
·研究结论 | 第34页 |
·原因分析 | 第34-43页 |
·微观系统 | 第34-35页 |
·中观系统 | 第35-41页 |
·宏观系统 | 第41-43页 |
5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路径研究 | 第43-51页 |
·学校社会工作路径介入的必要性 | 第43-45页 |
·学校社会工作的普及路径,应从试点到推广 | 第45-47页 |
·学校社会工作在北京地区的普及现状 | 第45页 |
·建立试点学校,学校社会工作者推广 | 第45-47页 |
·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路径,从广覆盖到多元化 | 第47-49页 |
·服务对象广覆盖 | 第47-48页 |
·服务内容丰富化 | 第48页 |
·服务形式多元化 | 第48-49页 |
·学校社会工作的资源整合路径,从微观系统到宏观系统联动 | 第49-51页 |
·实现资源路径整合,打破案主与外系统之间的互动壁垒 | 第49-50页 |
·实现资源路径整合,加强案主与外系统间的互动有效性 | 第50-51页 |
6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1 访谈提纲 | 第55-56页 |
附录2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 | 第56-58页 |
附录3 儿童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