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少年焦虑抑郁情绪及小组工作介入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导论 | 第9-16页 |
·引言 | 第9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留守儿童少年研究 | 第10-13页 |
·留守儿童少年焦虑抑郁情绪研究 | 第13-14页 |
·小组工作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2、仙踪中学留守少年调查 | 第16-24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16-17页 |
·对象 | 第16页 |
·工具 | 第16-17页 |
·资料收集和质量控制 | 第17页 |
·资料统计与数据处理 | 第17页 |
·结果 | 第17-23页 |
·留守少年的基本概况 | 第17-22页 |
·教师访谈的情况 | 第22页 |
·留守少年焦虑抑郁情绪的量表调查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3、小组工作介入 | 第24-38页 |
·介入目的 | 第24页 |
·介入对象 | 第24页 |
·介入效果及小组工作评估处理 | 第24页 |
·小组工作发展过程 | 第24-34页 |
·小组筹备阶段 | 第25-26页 |
·小组开始阶段 | 第26-28页 |
·小组形成阶段 | 第28-30页 |
·小组冲突阶段 | 第30-31页 |
·小组成熟发展阶段 | 第31-33页 |
·小组结束阶段 | 第33-34页 |
·小组工作成效分析 | 第34-37页 |
·量表评估 | 第34-36页 |
·组员自评反馈表结果 | 第36页 |
·个案在小组活动中的感知和行为情绪的改变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4、讨论 | 第38-42页 |
·留守少年调查讨论 | 第38-39页 |
·小组工作介入讨论 | 第39-41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41-42页 |
·创新之处 | 第41页 |
·需改进之处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一 | 第45-50页 |
附录二 | 第50-51页 |
附录三 | 第51-52页 |
附录四 | 第52-53页 |
附录五 | 第53-54页 |
附录六 | 第54-55页 |
活动照片展示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读研阶段科研实践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