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V到+XP”的构式考察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选题意义第11页
   ·研究现状第11-16页
     ·关于“构式理论”的研究第11-13页
     ·关于“到”的研究第13-15页
     ·关于“V 到”的研究第15-16页
   ·本文研究范围及分类标准第16页
   ·本文研究的理论及方法第16页
   ·语料来源第16-17页
第二章 表示趋向位移义的“V 到+XP”第17-27页
   ·“V”的属性分析第17-19页
     ·“V”的语义特点第17-19页
     ·“V”的论元结构第19页
   ·“到”的属性分析第19-20页
   ·“XP”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第20-24页
     ·“XP”的句法分析第20-22页
     ·“XP”的语义分析第22-24页
   ·“V”、“到”与“XP”的制约关系分析第24-26页
     ·“V”与“XP”的关系第24-25页
     ·“V”、“到”与“XP”三构件之间的关系第25-26页
   ·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表示动作行为义的“V 到+XP”第27-37页
   ·“V”的属性分析第27-29页
     ·“V”的语义特点第27-29页
     ·“V”的论元结构第29页
   ·“到”的属性分析第29-30页
   ·“XP”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第30-34页
     ·“XP”的句法分析第31-32页
       ·“XP”为“NP”第31页
       ·“XP”为“VP”第31-32页
       ·“XP”为小句第32页
       ·“XP”不出现第32页
     ·“XP”的语义分析第32-34页
   ·“V”、“到”与“XP”的制约关系分析第34-36页
     ·“V”与“XP”的关系第34-35页
     ·“V”、“到”与“XP”的关系第35-36页
   ·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表示心理感知义的“V 到+XP”第37-49页
   ·“V”的属性分析第37-39页
     ·“V”的语义特点第37-38页
     ·“V”的论元结构第38-39页
   ·“到”的属性分析第39页
   ·“XP”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第39-45页
     ·“XP”的句法分析第40-43页
       ·“XP”为“AP”第40-41页
       ·“XP”为“VP”第41-42页
       ·“XP”为“NP”第42-43页
       ·“XP”为小句第43页
     ·“XP”的语义分析第43-45页
   ·“V”、“到”与“XP”的制约关系分析第45-48页
     ·“V”与“XP”的关系第45-46页
     ·“V”、“到”与“XP”的关系第46-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V 到”的虚化轨迹及其认知解释第49-64页
   ·“V 到”的虚化轨迹第49-57页
     ·“V 到”的成形第49-53页
     ·“V 到”的演变第53-56页
     ·“V 到”的词化第56-57页
   ·“V 到”中“到”虚化的机制与动因第57-63页
     ·“V 到”中“到”的虚化机制第57-61页
     ·“V 到”中“到”的虚化动因第61-63页
   ·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结语第64-66页
   ·本文研究总结第64页
   ·存在的问题及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后记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带自反馈环状时滞细胞神经网络的分支与稳定性分析
下一篇:一类带弱奇异核的积分微分方程的正交样条配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