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11-12页 |
(一)为什么要研究教科书评价方法 | 第11页 |
(二)为什么选择审核表法、实验法和结构分析法作为研究重点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教科书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审核表法、实验法、结构分析评价法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教科书评价方法研究尚存的问题 | 第15-16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一)教科书 | 第16-17页 |
(二)教科书评价 | 第17页 |
(三)教科书评价方法 | 第17页 |
四、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一部分 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及其应用案例研究 | 第19-28页 |
一、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的概念 | 第19页 |
二、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的产生与发展 | 第19页 |
三、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的分类 | 第19-20页 |
四、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的应用步骤 | 第20-24页 |
(一)设计审核表 | 第20-22页 |
(二)统计结果 | 第22-24页 |
五、审核表评价法应用案例——土耳其英语教科书《通往成功的新桥梁》(第三册)的审核表评价 | 第24-26页 |
(一)背景简介 | 第24页 |
(二)审核表的设计与试用 | 第24页 |
(三)审核表评价及其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24-26页 |
六、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的特点分析 | 第26-28页 |
(一)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的优越性 | 第26页 |
(二)教科书审核表评价法的局限性 | 第26-28页 |
第二部分 教科书实验评价法及其应用个案研究 | 第28-38页 |
一、教科书实验评价法的概念 | 第28页 |
二、教科书实验评价法的产生与发展 | 第28-29页 |
三、教科书实验评价法的步骤 | 第29-32页 |
(一)确定实验样本 | 第29页 |
(二)基于教科书内容的测试 | 第29-30页 |
(三)测试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 第30-32页 |
四、实验评价法应用示例——美国 1994 年版和 1991 年版历史教科书的实验评价 | 第32-36页 |
(一)实验背景 | 第33页 |
(二)确定实验样本 | 第33页 |
(三)样本教科书简介 | 第33-34页 |
(四)测试方法 | 第34页 |
(五)实验过程 | 第34-35页 |
(六)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五、教科书实验评价法的特点分析 | 第36-38页 |
(一)教科书实验评价法的优越性 | 第36-37页 |
(二)教科书实验评价法的局限性 | 第37-38页 |
第三部分 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及其应用个案研究 | 第38-48页 |
一、教科书结构的概念 | 第38页 |
二、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的定义与产生 | 第38-39页 |
三、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的理论依据 | 第39-42页 |
(一)图形组织者的概念 | 第39页 |
(二)教科书中图形组织者的结构 | 第39-42页 |
四、结构分析评价法的应用步骤 | 第42-43页 |
(一)要素归类 | 第42页 |
(二)绘制图形组织者 | 第42-43页 |
(三)对结构的分析与评价 | 第43页 |
五、结构分析评价法应用案例 | 第43-46页 |
(一)评价一本教科书 | 第43-45页 |
(二)评价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 | 第45-46页 |
六、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的特点分析 | 第46-48页 |
(一)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的优越性 | 第46-47页 |
(二)教科书结构分析评价法的局限性 | 第47-48页 |
第四部分 三种教科书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启示 | 第48-53页 |
一、三种教科书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48-50页 |
(一)评价主体的比较 | 第48页 |
(二)评价客体的比较 | 第48-49页 |
(三)难易程度的比较 | 第49-50页 |
二、三种教科书评价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 第50-53页 |
(一)集思广益多方参与 | 第50-51页 |
(二)探索理论强化基础 | 第51页 |
(三)综合运用有所侧重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注释 | 第54-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