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高中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研究现状第13-15页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现状第13-14页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第14-15页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15页
     ·研究内容的概述第15页
     ·在高中教学目标主导下进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第15页
     ·探索新颖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论文框架第16-18页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24页
   ·校本课程概述第18-21页
     ·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界定第18-19页
     ·校本课程的发展现状第19-20页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第20-21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第21-22页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第21-22页
     ·杜威课程理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第22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斯滕豪斯模式第22页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高等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建设第22-24页
第3章 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开发高中校本课程的策略第24-32页
   ·当前高中校本课程开展与建设的状况和困难第24页
   ·高中校本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引进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第24-26页
   ·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原则第26-29页
     ·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建立高中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平台第26-27页
     ·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合作编写校本教材的原则第27页
     ·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培训高中教师的原则第27-28页
     ·利用信息技术配合使用高等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第28-29页
   ·高中与高校共同开发校本课程的方案与目标第29-32页
     ·高中与上交通大学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方案第29-30页
     ·高中与上交通大学合作开发校本课程目标第30-32页
第4章 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机器人设计》第32-54页
   ·课程设立背景第32页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及合作平台第32-35页
     ·高中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的支持第32-34页
     ·与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建立合作平台第34-35页
   ·校本课程目标、课程框架和组织建立第35-38页
     ·课程目标第35-36页
     ·课程框架第36-37页
     ·课程组织建立和课时安排第37-38页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第38-41页
     ·高中教师的工作职责和授课方式第38-39页
     ·具体教学内容第39-41页
     ·高校教师通过辅导教学关注优秀学生第41页
   ·作业设计第41-42页
   ·课程对学生的评价第42-45页
     ·形成性评价第43-44页
     ·终结性评价第44-45页
     ·高校教师参与评价第45页
   ·与高校合作共建网络校本课程平台第45-48页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帮助下学习使用Moodle网络课程平台第45-47页
     ·高中学校自建Moodle网络课程平台第47页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高中学生与教师互动平台第47-48页
   ·高校和高中共同开发校本课程教材第48-51页
     ·依托高等教育资源优势进行文本校本教材的编写第48-51页
     ·依托高等教育资源优势提供多种形式校本教材第51页
   ·《机器人设计》课程教学成果第51-54页
     ·高校专家辅导高中学生成果显著第51-53页
     ·外国高校教师对我校学生高度评价第53-54页
第5章 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第54-58页
   ·高校教师对本校本课程的评价第54-55页
   ·学生对本校本课程对评价第55-5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研究的回顾第58页
   ·本项研究的不足之处第58-59页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68页
 附录A第62-64页
 附录B第64-65页
 附录C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命科学练习部分》习题的使用反馈调查
下一篇:“科技创新实验班”生命科学课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调查与启示--以华东师大二附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