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气缸盖内复杂流动与传热的仿真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发动机气缸盖内复杂流动与传热的仿真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发动机燃烧室零部件整体耦合传热仿真难点分析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本文结构 | 第19-21页 |
2 气缸盖内复杂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 | 第21-34页 |
·物理模型 | 第21-22页 |
·数学模型 | 第22-31页 |
·流体运动的控制方程 | 第22-24页 |
·湍流模型及壁面函数法 | 第24-30页 |
·本文所采用的数学模型 | 第30-31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CFX软件介绍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34-49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简化 | 第34-37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几何模型的简化 | 第36-37页 |
·计算网格的划分 | 第37-42页 |
·网格生成技术 | 第37-38页 |
·计算模型网格划分 | 第38-42页 |
·单值性条件 | 第42-48页 |
·初始条件 | 第42-43页 |
·边界条件 | 第43-48页 |
·流动边界条件 | 第43-44页 |
·传热边界条件 | 第44-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气缸盖内复杂流动与传热仿真计算及分析 | 第49-72页 |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49-55页 |
·以平均燃气温度作为燃烧室表面环境温度 | 第50-51页 |
·以等效燃气温度作为燃烧室表面环境温度 | 第51-52页 |
·以循环瞬时燃气温度作为燃烧室表面环境温度 | 第52-54页 |
·燃烧室表面环境温度施加方式的确定 | 第54-55页 |
·气缸盖及其冷却水腔的流场和温度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5-61页 |
·气缸盖的设计评价原则 | 第55-57页 |
·速度场分析 | 第57-58页 |
·温度场分布及换热分析 | 第58-60页 |
·压力损失分析 | 第60-61页 |
·气缸盖及其内部冷却水腔结构设计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 第61-71页 |
·气缸盖及其内部冷却水腔结构设计存在的不足 | 第61-62页 |
·气缸盖及其内部冷却水腔结构改进 | 第62-63页 |
·改型方案模型与原方案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 第63-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5 气缸盖内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2-93页 |
·环境参数的影响 | 第72-78页 |
·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 | 第72-74页 |
·空气流动速度的影响 | 第74-76页 |
·飞行高度的影响 | 第76-78页 |
·小结 | 第78页 |
·结构参数的影响 | 第78-81页 |
·流动参数的影响 | 第81-91页 |
·冷却液入口速度的影响 | 第82-85页 |
·冷却液入口温度的影响 | 第85-88页 |
·冷却水腔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88-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6 研究结论及今后工作展望 | 第93-96页 |
·全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93-94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作者简历 | 第99-10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