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人性光辉的诗篇--解析朱践耳的钢琴叙事诗《思凡》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9页 |
第一章 朱践耳生平及《思凡》的创作背景 | 第9-14页 |
一、朱践耳生平简介 | 第9-10页 |
二、朱践耳音乐创作的几个阶段 | 第10-12页 |
三、《思凡》的创作背景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第二章《思凡》的音乐分析 | 第14-28页 |
一、引子 | 第15-16页 |
二、呈示部 | 第16-20页 |
三、展开部 | 第20-25页 |
四、再现部 | 第25-26页 |
五、尾声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关于《思凡》的钢琴演奏技法分析 | 第28-49页 |
一、踏板的运用 | 第28-37页 |
(一) 右踏板的使用 | 第28-31页 |
1、连音踏板法 | 第29-30页 |
2、颤音踏板法 | 第30-31页 |
3、踏板的部分更换 | 第31页 |
(二) 中踏板的使用 | 第31-33页 |
1、保持低音持续音 | 第32-33页 |
2、用中踏板来达到延音踏板的清晰更换 | 第33页 |
(三) 左踏板的使用 | 第33-35页 |
1、回声效果 | 第33-34页 |
2、形成乐句收尾的语气 | 第34页 |
3、形成音色的对比和变化 | 第34-35页 |
(四) 三个踏板的同时运用 | 第35-36页 |
(五) 手指踏板法 | 第36-37页 |
二、多声部音乐的弹奏 | 第37-42页 |
(一) 每个音的独立意义 | 第37-40页 |
(二) 声部的歌唱性 | 第40-41页 |
(三) 充分保留时值 | 第41页 |
(四) 突出主题 | 第41-42页 |
三、演奏技术分析 | 第42-49页 |
(一) 敲击性的非连音触键法在作品中的运用 | 第42-44页 |
(二) 颤音的弹奏在作品中的运用 | 第44-46页 |
(三) 和弦的弹奏在作品中的运用 | 第46-49页 |
1、轻柔音量和弦的弹奏 | 第46-47页 |
2、强音量和弦的弹奏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思凡》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49-56页 |
一、与同时代作品之比较 | 第49-53页 |
(一) 创作体裁 | 第50页 |
(二) 和声运用上 | 第50-53页 |
二、钢琴叙事诗《思凡》的价值和意义 | 第53-56页 |
(一) 多声部写法 | 第54页 |
(二) 和声布局 | 第54页 |
(三) 交响性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感言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