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引言 | 第15-2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四、工资与经济发展理论的回顾与评析 | 第17-23页 |
第一章 何为“低工资陷阱” | 第23-36页 |
第一节 低工资陷阱的涵义 | 第23-25页 |
一、低工资包含成本和收入两个角度的含义 | 第23-24页 |
二、工业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是低工资陷阱形成的主要条件 | 第24页 |
三、低工资陷阱是逐渐形成的 | 第24页 |
四、低工资陷阱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 第24页 |
五、经济难以依靠市场自动摆脱低工资陷阱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低工资陷阱的形成条件 | 第25-29页 |
一、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 | 第25-26页 |
二、劳动力无限供给或比较丰富 | 第26-27页 |
三、劳动力成本与经济发展的经验验证 | 第27-29页 |
第三节 中国低工资陷阱提出的背景 | 第29-30页 |
一、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 | 第29-30页 |
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始终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 | 第30页 |
三、中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 | 第30页 |
第四节 中国低工资陷阱的形成机制 | 第30-36页 |
一、低工资与产业结构低度化陷阱 | 第31-32页 |
二、低工资与区域经济不均衡陷阱 | 第32-33页 |
三、低工资与贫富差距加大陷阱 | 第33-34页 |
四、低工资与有效需求不足陷阱 | 第34-36页 |
第二章 中国的工资分配现状及国际比较 | 第36-70页 |
第一节 中国实际工资的现状及国际比较 | 第36-56页 |
一、中国实际工资的现状 | 第36-48页 |
二、外国雇员报酬的数据及分析 | 第48-56页 |
第二节 中国工资分配率的现状及国际比较 | 第56-70页 |
一、中国工资分配率的现状 | 第56-62页 |
二、外国工资分配率的数据及分析 | 第62-70页 |
第三章 低工资与产业结构低度化陷阱 | 第70-99页 |
第一节 产业划分与产业结构演进 | 第70-74页 |
一、三次产业间的结构演进 | 第70-72页 |
二、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 第72-73页 |
三、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演进 | 第73-74页 |
第二节 低工资与产业结构低度化 | 第74-86页 |
一、低工资与劳动对资本的替代 | 第75-77页 |
二、低工资与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 第77-79页 |
三、低工资与人口素质和技术创新能力 | 第79-82页 |
四、低工资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 第82-86页 |
五、低工资与需求结构 | 第86页 |
第三节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国际比较 | 第86-99页 |
一、日、韩等国产业结构的演变 | 第86-92页 |
二、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 第92-99页 |
第四章 低工资与区域经济不均衡陷阱 | 第99-120页 |
第一节 区域经济理论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 第99-109页 |
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99-107页 |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理论 | 第107-109页 |
第二节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及产业转移的困境 | 第109-120页 |
一、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现状 | 第109-110页 |
二、产业转移的困境 | 第110-113页 |
三、沿海低工资现状 | 第113-118页 |
四、低工资与区域经济不均衡陷阱 | 第118-120页 |
第五章 低工资与贫富差距加大陷阱 | 第120-134页 |
第一节 低工资对贫富差距的影响机制 | 第120-125页 |
一、低工资导致的高利润是贫富差距的主要来源 | 第120-122页 |
二、低工资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 第122-123页 |
三、低工资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 | 第123-124页 |
四、低工资加大国际间的贫富差距 | 第124-125页 |
第二节 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和国际比较 | 第125-128页 |
一、贫富差距扩大的种种表现 | 第125-127页 |
二、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国际比较 | 第127-128页 |
第三节 贫富差距的影响和国外经验的启示 | 第128-134页 |
一、贫富差距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二、国外经验的启示 | 第129-134页 |
第六章 低工资与有效需求不足陷阱 | 第134-184页 |
第一节 研究国民收入决定和工资分配的主要理论 | 第134-147页 |
一、研究国民收入决定的主要理论 | 第134-141页 |
二、几种主要的工资分配理论 | 第141-147页 |
第二节 工资分配与国民收入决定 | 第147-167页 |
一、企业生产函数与实际工资的决定 | 第147-150页 |
二、工资分配与社会供给 | 第150-154页 |
三、工资分配与有效需求 | 第154-165页 |
四、工资分配与国民收入决定 | 第165-167页 |
第三节 有效需求不足的“低工资陷阱” | 第167-170页 |
一、劳动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关系分析 | 第167-168页 |
二、有效需求不足的“低工资陷阱”的形成 | 第168-170页 |
第四节 工资与供求的实证分析 | 第170-184页 |
一、国际工资分配率与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 | 第170-179页 |
二、中国消费率的现状和国际比较 | 第179-180页 |
三、中国总的供求状况分析 | 第180-184页 |
第七章 低工资成因和提高工资相关问题辨析 | 第184-195页 |
第一节 低工资的成因 | 第184-185页 |
一、“劳动力无限供给”是主要的市场原因 | 第184页 |
二、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低工资是历史原因 | 第184-185页 |
三、对低工资优势的片面崇拜是认识原因 | 第185页 |
四、劳动生产率低下是生产力原因 | 第185页 |
五、国家劳动保护制度的欠缺是制度原因 | 第185页 |
第二节 提高工资相关问题辨析 | 第185-191页 |
一、市场力量能否自发提高工资 | 第185-187页 |
二、政府主动加薪还是受经济、政治暴力逼迫加薪 | 第187-188页 |
三、再分配的财税政策还是初次分配的工资政策 | 第188-191页 |
四、对工资进行全面调控还是重点调控 | 第191页 |
第三节 提高工资的效应分析 | 第191-195页 |
一、提高工资是否抑制外贸出口 | 第191-193页 |
二、提高工资是否引发通货膨胀 | 第193-194页 |
三、提高工资是否降低就业 | 第194-195页 |
第八章 工资决定的非市场机制和我国的制度选择 | 第195-216页 |
第一节 西方国家工资决定的非市场机制 | 第195-207页 |
一、西方国家的工会 | 第195-198页 |
二、集体工资谈判 | 第198-202页 |
三、工资形成机制中的法律调节 | 第202-205页 |
四、SA8000 社会责任认证标准 | 第205-207页 |
第二节 中国跳出低工资陷阱的政策选择 | 第207-216页 |
一、进一步发挥工会作用,推进劳资集体谈判工资形成体制 | 第207-210页 |
二、提高沿海最低工资,拉大沿海与内地工资差距 | 第210-214页 |
三、加强劳动保护的执法监督力度 | 第214-216页 |
参考文献 | 第216-223页 |
后记 | 第2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