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调查及干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 国内外关于青少年异性交往的研究 | 第9-11页 |
·关于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特点研究 | 第9页 |
·关于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9-10页 |
·关于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功能 | 第10页 |
·关于正确对待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教育构想 | 第10-11页 |
2. 进行异性交往干预的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阶段理论 | 第11-12页 |
·人—情境整体交互作用理论 | 第12页 |
第二部分 调查及干预研究 | 第12-38页 |
研究1 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 | 第12-1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被试 | 第12-13页 |
·研究工具 | 第13页 |
·施测程序 | 第13页 |
·数据管理 | 第13-14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4-17页 |
·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整体特点 | 第14-15页 |
·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性别差异 | 第15-16页 |
·初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年级差异 | 第16-17页 |
4 讨论 | 第17-19页 |
·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总体特点分析 | 第17-18页 |
·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性别特点分析 | 第18页 |
·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年级特点分析 | 第18-19页 |
研究2 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干预研究 | 第19-38页 |
1 干预目的 | 第19页 |
2 实验设计 | 第19-21页 |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研究工具 | 第19页 |
·实验过程 | 第19-21页 |
3 具体的干预方案 | 第21-34页 |
·干预方案的辅导理念 | 第21-22页 |
·具体的干预方案 | 第22-3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结果比较 | 第34页 |
·实验组前后测结果比较 | 第34-35页 |
·对照组前后测结果比较 | 第35页 |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结果比较 | 第35-36页 |
5 讨论 | 第36-38页 |
·此次干预所取得的效果分析 | 第36页 |
·以异性交往为主题的团体辅导课程模式的探索 | 第36-37页 |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37-38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论及对教育的启示 | 第38-41页 |
1. 研究结论 | 第38页 |
2. 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 第38-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