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提 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0.引言 | 第7页 |
§1.有关研究回顾 | 第7-14页 |
·回指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 第7-9页 |
·语篇的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 | 第7-8页 |
·回指在语篇的衔接手段中的位置 | 第8-9页 |
·回指的定义 | 第9-10页 |
·以往研究中关于回指形式选择的制约因素 | 第10-14页 |
·制约语篇回指形式选择的两条基本原则 | 第10-12页 |
·先行语标志 | 第12页 |
·意义段标志 | 第12-13页 |
·几个问题 | 第13-14页 |
§2.修辞制约的理论概述 | 第14-16页 |
·有关修辞理论概述 | 第14-15页 |
·从修辞手段角度对回指形式的认识 | 第15-16页 |
§3.回指形式选择的修辞制约 | 第16-43页 |
·词汇回指形式的选择 | 第16-35页 |
·同义词语 | 第16-25页 |
·同义词 | 第17-19页 |
·语境同义词 | 第19-25页 |
·上/下位词(统称词) | 第25-27页 |
·指示代词“这”和“那” | 第27-31页 |
·用“这”进行回指 | 第28-29页 |
·用“那”进行回指 | 第29-30页 |
·指示代词“这”、“那”+名词 | 第30-31页 |
·先行语重点部分 | 第31-32页 |
·修饰词 | 第32-35页 |
·语法回指形式的选择 | 第35-40页 |
·省略 | 第35-37页 |
·增添 | 第37-38页 |
·衔接 | 第38-40页 |
·回指形式的选择与交际目的和修辞效果 | 第40-43页 |
§4.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书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