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3页 |
·泵站计算机监测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泵站在钢铁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 第9-10页 |
·泵站的基本情况 | 第10页 |
·泵站计算机监控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1-13页 |
·课题的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基本思想及方法 | 第12-13页 |
2 泵站计算机监测与管理系统总体方案 | 第13-14页 |
·泵站监测系统的功能要求 | 第13页 |
·泵站监测系统的总体方案 | 第13-14页 |
3 计算机监测系统及监控软件 | 第14-49页 |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及应用 | 第14-22页 |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及应用 | 第14-15页 |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特点 | 第15-16页 |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分类 | 第16-20页 |
·从常规监测控制到智能监测控制 | 第20-22页 |
·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 | 第22页 |
·计算机监测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22-31页 |
·基本要求 | 第22-23页 |
·设计的主要步骤 | 第23-27页 |
·长治钢铁公司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 | 第27-28页 |
·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图 | 第28-29页 |
·泵站监控系统的监测、控制方法 | 第29-30页 |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 | 第30-31页 |
·可编程控制器SIMATIC S7-200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 第31-35页 |
·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 第31页 |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 第31-33页 |
·PLC硬件选型 | 第33-34页 |
·软元件的功能 | 第34-35页 |
·串行通讯方式 | 第35-38页 |
·串行通讯方式概述 | 第36页 |
·RS-232C的接口信号 | 第36页 |
·连接串口 | 第36-37页 |
·配置“串行通讯方式”的I/O设备 | 第37页 |
·SIMATIC PLC通讯 | 第37-38页 |
·SIMATIC PLC与上位机连接 | 第38页 |
·计算机监控软件的选择 | 第38-47页 |
·软件实现功能 | 第38-39页 |
·系统软件结构 | 第39页 |
·组态软件的选择 | 第39-41页 |
·组态王(Kingview)软件的功能 | 第41-45页 |
·利用组态王建立监控系统的方法 | 第45-46页 |
·组态王组态和编程 | 第46-47页 |
·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特点 | 第47-49页 |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件系统 | 第47页 |
·计算机监测控制系统的监控软件、操作平台及编程语言 | 第47-49页 |
4 工业自动化组态软件在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 第49-60页 |
·长治钢铁公司泵站监控实施方案 | 第49-53页 |
·六号泵站工作概况 | 第49-50页 |
·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构成 | 第50-52页 |
·系统的实现 | 第52-53页 |
·泵站运行状态的监测控制 | 第53-54页 |
·状态采集 | 第54-59页 |
·数据采集系统基本组成 | 第54-56页 |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基本结构 | 第56-57页 |
·状态采集器的分布 | 第57页 |
·采集方法的功能特点 | 第57-59页 |
·状态显示处理 | 第59页 |
·组态王软件与PLC间数据交换 | 第59-60页 |
5 温度、水位监测 | 第60-62页 |
·温度监测 | 第60页 |
·水位监测 | 第60-62页 |
6 运行趋势及分析预报 | 第62-66页 |
·运行趋势 | 第62-63页 |
·分析预报 | 第63页 |
·报警及分析 | 第63-66页 |
7 结论 | 第66-68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6页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