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4-17页 |
第2章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概述 | 第17-23页 |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定义 | 第17-18页 |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8-19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20-21页 |
·战略管理理论 | 第21页 |
·木桶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对比分析 | 第23-39页 |
·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展概况 | 第23-24页 |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展概况 | 第23-24页 |
·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展概况 | 第24页 |
·中美发包企业的比较 | 第24-33页 |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普及程度的差异 | 第24-25页 |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动机的差异 | 第25-27页 |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职能选择的差异 | 第27-28页 |
·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提供商标准的差异 | 第28-29页 |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模式选择的差异 | 第29-30页 |
·发包企业面临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的差异 | 第30-32页 |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难点的差异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中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提供商的比较 | 第33-39页 |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提供商数量规模的差异 | 第33-34页 |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提供商服务手段与服务质量的差异 | 第34-36页 |
·从业人员素质的差异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的问题 | 第39-47页 |
·从我国发包企业的角度看问题 | 第39-43页 |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普及度较低 | 第39-41页 |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职能比较单一 | 第41-42页 |
·发包企业面临较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质量风险 | 第42-43页 |
·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提供商的角度看问题 | 第43-45页 |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提供商规模化程度低、竞争力弱 | 第43-44页 |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提供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高 | 第44-45页 |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 第45页 |
·从我国市场监管者的角度看问题 | 第45-47页 |
·缺乏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市场相关法律、法规 | 第45-46页 |
·缺乏对劳务派遣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 | 第46-47页 |
第5章 中美比较视角下改进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对策 | 第47-55页 |
·从我国发包企业角度提出的对策 | 第47-50页 |
·转变传统经营理念,全面科学地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 第47页 |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提供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 第47-49页 |
·识别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 第49-50页 |
·确保有效的内外部沟通,建立完善的监控反馈机制 | 第50页 |
·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提供商的角度提出的对策 | 第50-52页 |
·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 第50-51页 |
·构建企业联盟,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规模化 | 第51-52页 |
·与发包企业建立信任关系 | 第52页 |
·从市场监管者的角度提出的对策 | 第52-55页 |
·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 第52-53页 |
·建立行业协会组织及行业自律机制 | 第53页 |
·建立严格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提供商许可审批制度,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提供商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 第53页 |
·推行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论文发表及参加课题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