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旸《乐书·乐图论》音乐文献价值探析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绪论 | 第10-14页 |
| 1 研究背景与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3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12-13页 |
| 4 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 1. 《乐图论》之引据浩博——资料来源的广泛性 | 第14-21页 |
| ·引据浩博的体现 | 第14-17页 |
| ·引据浩博的写作条件分析 | 第17-19页 |
| ·家庭环境的影响 | 第17-18页 |
| ·北宋时期的尚文风气 | 第18页 |
| ·科学技术的硬件支持 | 第18页 |
| ·隋唐音乐的繁荣 | 第18-19页 |
| ·文献价值之一 | 第19-21页 |
| ·继承总结 | 第19-20页 |
| ·突破创新 | 第20-21页 |
| 2. 《乐图论》之图文并茂——资料记载的直观性 | 第21-29页 |
| ·“律吕”之图文 | 第21-22页 |
| ·“八音”之图文 | 第22-25页 |
| ·“舞”之图文 | 第25-26页 |
| ·“古礼”之图文 | 第26-27页 |
| ·文献价值之二 | 第27-29页 |
| 3. 《乐图论》之记载俗胡——资料记载的全面性 | 第29-36页 |
| ·俗部乐的资料 | 第29-31页 |
| ·俗部乐器 | 第29页 |
| ·俗部乐章 | 第29-30页 |
| ·俗部乐舞 | 第30-31页 |
| ·胡部乐的资料 | 第31-33页 |
| ·胡部乐器 | 第31页 |
| ·胡部乐章 | 第31-32页 |
| ·胡部乐舞 | 第32-33页 |
| ·记载俗、胡的条件及原因 | 第33-34页 |
| ·民间音乐大发展 | 第33页 |
| ·中国与四夷音乐的交流 | 第33页 |
| ·外国音乐的传入 | 第33-34页 |
| ·文献价值之三 | 第34-36页 |
| 4. 《乐图论》之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 第36-43页 |
| ·重复抄袭 | 第36-37页 |
| ·谱例缺失 | 第37-38页 |
| ·概念错谬和分类混乱 | 第38-40页 |
| ·思想过于保守 | 第40-43页 |
| ·思想保守的表现 | 第40-41页 |
| ·陈旸思想保守的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 结语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