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教学的案例分析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 ·国外对生成性教学的研究 | 第9-10页 |
| ·国内对生成性教学的研究 | 第10-11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1-13页 |
| 2 生成性教学概述 | 第13-23页 |
| ·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 第13-14页 |
| ·生成性教学与预设性教学的区别 | 第14-15页 |
| ·生成性教学的类别 | 第15-17页 |
| ·"预设内的生成" | 第15页 |
| ·"预设外的生成" | 第15-17页 |
| ·生成性教学的成因 | 第17页 |
| ·生成性教学对教师教学的意义 | 第17-23页 |
| ·考验教师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 | 第18-19页 |
| ·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 第19-21页 |
| ·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 | 第21-22页 |
| ·考验教师灵活的教育机智 | 第22-23页 |
| 3 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4-25页 |
| ·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 第25页 |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 第25-27页 |
| 4 生成性教学的案例分析 | 第27-40页 |
| ·有效生成资源的开发 | 第27-28页 |
| ·有效生成资源的捕捉 | 第28页 |
| ·有效生成资源的利用 | 第28-30页 |
| ·有效生成资源的巧妙处理 | 第30-40页 |
| ·对知识与技能资源的处理 | 第30-32页 |
| ·对过程与方法资源的处理 | 第32-35页 |
|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资源的处理 | 第35-37页 |
| ·对生成资源的筛选处理 | 第37-39页 |
| ·对消极生成资源的处理 | 第39-40页 |
| 5 分析与总结 | 第40-51页 |
| ·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 第40-43页 |
| ·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 | 第40-41页 |
| ·生成性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方面 | 第41-43页 |
| ·生成性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 第43页 |
| ·不能简单谈论预设与生成的比例 | 第43页 |
| ·应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展开生成性教学 | 第43页 |
| ·误区分析 | 第43-49页 |
| ·强调生成就可以不备课 | 第44-46页 |
| ·强调预设,虚假生成 | 第46-49页 |
| ·结束语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